○关于《西昆酬唱集》 《西昆酬唱集》是宋初唱和诗风发展到顶点的必然产物。集中共收十七位作者的五、七言近体诗二百五十首。其中杨亿七十五首,刘筠七十一首,钱惟演五十五首,三人所作占全集五分之四以上,其余十四人的诗共计只有四十八首。《西昆酬唱集》的由来是这样的:景德(宋真宗年号)(1005)二年九月,真宗命杨亿等着手编篡一部名为《历代君臣事迹》的千卷巨著(此书后改名《册府元龟》,今存),参加编篡工作的人都会聚在收藏皇家古籍的秘阁里,他们在工作和闲暇之余,经常作诗往来唱和。后来杨亿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秋,把他们在秘阁三年中互相唱和的诗篇汇集成册,为了标榜他们的身份地位,杨亿根据《山海经》和《穆天子传》记载昆仑山之西有玉山册府的典故,把诗集取了这个美好的书名。其实,参加唱和的十七位作者并不都是秘阁里的编篡人员,他们的政治立场和创作风格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如杨亿反对真宗搞劳民伤财的祀神求仙,是个“忠清鲠良之士”(苏轼《议学校贡举状》),丁谓则一味地迎合君王,干了不少坏事;又如张咏的唱和诗虽学杨、刘,但他《乖崖集》中的作品大都接近晚唐体,有些讽喻诗还是在王禹偁的影响之下写出来的.可见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少分歧之点,只是因为彼此都和杨、刘有诗歌往还,所以他们的一部分作品就被归入这部唱和集里了。西昆诗人的创作目的仍与宋初承袭元和体的风气相同,是为了唱和消遣,其写作方法则是以从历代的文籍中“挹其芳润”为能。 ○评西昆体的代表作家 西昆体代表作家是杨亿、刘筠、钱惟演。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宁州浦城(在今福建省)人,七岁能文,太宗甚为赏异,淳化三年(992)赐进士及第;真宗时为翰林学士、户部郎中,知制诰,文格雄健,才思敏捷。刘筠(970-1030),字子仪,大名人,咸平元年(998)举进士,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宋史》本传说:“筠景德以来,居文翰之选,其文辞善对偶,尤工为诗,初为杨亿所识拔,后遂与齐名,时号杨、刘”。 钱惟演(977-1034),字希圣,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俶之子,真宗时授太仆少卿,命直秘阁,知制诰,预修《册府元龟》,官至枢密使。西昆体诗人中不仅杨、钱、刘三人为朝中高官,其余也都仕途通达,多有官居高位者,这是西昆体诗人的一个显著共同点,也是形成一部《西昆酬唱集》乃至一个风格趣味相类的诗派的重要的客观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