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思考题: 问题1: 简述行政违法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行政违法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而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即由行政法规定的构成行政违法行为各种必要条件的总和。具体包括: 1、行为人负有相关的法律义务; 2、行为人有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 3、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 问题2: 什么是行政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因行政违法而依法应当承担的行政法上的后果,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责任形式之一。 问题3: 行政公务人员的法律责任有何特点? 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法律责任具有以下特点: 1、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法律责任通常以其主观上存在过错为前提; 2、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法律责任产生于其对外执行公务的过程中,不包括单纯的内部行政责任; 3、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法律责任是一种个人责任; 4、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法律责任主要是向国家和所属行政主体承担的,他并不直接对行政相对人承担法律责任; 5、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法律责任主要依赖于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机制进行确认和追究。 问题4: 什么是行政赔偿责任? 行政侵权赔偿责任,简称行政赔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及其行政公务人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因其行政行为违法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依法由行政主体予以赔偿的行政法律责任形式。 问题5: 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赔偿责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 1、主体要件,是指侵权的主体,即实施侵权行为的当事人必须是行政主体或其行政公务人员,非行政所实施的侵权行为不构成行政赔偿责任。 2、客体要件,即造成侵权后果的行为,必须是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行政组织的内部行为、行政机关的国家行为以及其他行为造成的侵权也不构成行政赔偿责任。 3、客观要件,即损害事实的存在,是构成行政赔偿的首要条件。 4、因果关系(逻辑要件),是指损害事实必须是行政主体及其行政公务人员行政侵权行为造成。 5、法律要件,我国行政赔偿的范围由法律明文规定,国家只对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事项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问题6: 试述我国行政赔偿的范围。 行政赔偿的范围,是指国家对行政主体的哪些违法行为应予赔偿的规定。我国《国家赔偿法》确定的行政赔偿的范围包括: 1、违法侵犯人身权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及其行政公务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1)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 (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 (3)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4)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5)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2、违法侵犯财产权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及其行政公务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1)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 (2)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压、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3)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 (4)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我国《国家赔偿法》还规定,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1、行政公务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2、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3、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这里的“法律”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问题7: 什么是行政追偿? 行政追偿是指行政义务机关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对造成行政侵权损害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的制度。 问题8: 什么是行政补偿? 行政补偿,是指行政主体及其行政公务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因其合法行为给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由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依法给予其相应补偿的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