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地形图基本知识
本章提要
本章以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籍图为主,重点介绍地形图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方法,地形图上地物和地貌的表示方法,地形图上注记的内容,地形图图式,地籍图的表示方法及地籍图要素。
§7.1 地形图的比例尺
地面上的各种固定物体,如房屋、道路和农田等称为地物;地表面的高低起伏形态,如高山、丘陵,洼地等称为地貌。地物和地貌总称为地形。通过野外实地测绘,将地面上各种地物的平面位置按一定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缩绘在图纸上,并注有代表性的高程点,这种图称为平面图;如果既表示出各种地物,又用等高线表示出地貌的图,称为地形图。
地形图上一段直线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7.1.1 比例尺的种类
(1)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一般取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分数表示。设图上某一直线长度为d,相应实地的水平长度为D,则图的比例尺为:
(7-1)
式中M为比例尺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则比例尺就越小。
为了满足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测绘并编制了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
通常称l:100万、1:50万、1:20万为小比例尺地形图;1:5万、1;2.5万为中比例尺地形图;1:l万、l:5000、1: 2000、1:1000和1:500为大比例尺地形图。
工程建筑类各专业通常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
(2)图示比例尺
为了用图方便,以及减小由于图纸伸缩而引起的使用中的误差,在绘制地形图时,常在图上绘制图示比例尺,最常见的图示比例尺为直线比例尺。
图7-1为1:500的直线比例尺,取2cm为基本单位,从直线比例尺上可直接读得基本单位的1/10,估读到1/100。
图7-1 直线比例尺
7.1.2 比例尺精度
人们用肉眼能分辨的图上最小距离为0.1mm,因此一般在图上量度或者实地测图描绘时,就只能达到图上0.1mm的精确性。因此我们把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称为比例尺精度。可以看出,比例尺越大,其比例尺精度也越高。
不同比例尺的比例尺精度见表7-1。
比例尺精度 表7-1
比例尺 |
1:500 |
1:1000 |
1:2000 |
1:5000 |
1:10000 |
比例尺精度(m) |
0.05 |
0.1 |
0.2 |
0.5 |
1.0 |
比例尺精度的概念,对测图和设计用图都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测l:500图时,实地量距只需取到5cm,因为若量得再精细,在图上是无法表示出来的。此外,当设计规定需在图上能量出的最短长度时,根据比例尺的精度,可以确定测图比例尺。例如某项工程建设,要求在图上能反映地面上l0cm的精度,则采用的比例尺不得小于。
从表7—l可以看出,比例尺越大,表示地物和地貌的情况越详细,但是一幅图所能包含的地面面积也越小,而且测绘工作量会成倍地增加。因此,采用何种比例尺测图,应从工程规划、施工实际情况需要的精度出发,不应盲目追求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
§7.2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为便于测绘、管理和使用地形图,需要将大面积的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进行统一的分幅和编号。地形图分幅的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又称为国际分幅法);另一类是按坐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前者用于国家基本图的分幅,后者则用于工程建设大比例尺图的分幅。
7.2.1 地形图的梯形分幅和编号
(1) l:100万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l:100万地形图分幅与编号采用国际1:100万地图会议(1913年,巴黎)的规定进行。标准分幅的经差是6°,纬差是4°。由于随纬度的增高地图面积迅速缩小,所以规定在纬度60°~76°之间双幅合并,即每幅图经差12°,纬差4°。在纬度76°-88°之间由四幅合并,即每幅图经差24°,纬差4°。纬度88°以上单独为一幅。我国处于纬度60°以下,故没有合幅的问题。
图7-2 北半球东侧1:100万地图的国际分幅与编号
如图7—2所示。从赤道起,每4°为一列,至北(南)纬88°,各为22列,依次用英文字母A,B,C,…,V表示其相应的列号,列号前分别冠以N和S,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我国地处北半球,图号前的N全部省略)。从180°经线算起,自西向东每6°为一行,将全球分为60行,依次用1,2,3,…,60来表示。“列号-行号”相结合即为该图幅的编号。例如北京某地的经度为东经116°24′20″,北纬为39°56′30″,则所在的1:100万比例尺的图号为J—50,如图7—2所示。
(2) 1:50万、1:25万、1:10万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这三种地图编号都是在1:100万图号后分别加上自己的代号所成,如图7—3所示。
每一幅1:100万地形图分为2行2列,共4幅1:50万地形图,分别以A、B、C、D为代号,例如J-50-A。
图7-3 1:50万、1:25万、1:10万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每一幅1:100万地形图分为4行4列,共16幅1:25万地形图,分别以(1),(2),…,(16)为代号,例如J—50—(2)。
每一幅l:100万地形图分为12行12列,共144幅1:10万地形图,分别用1,2,3,…,144为代号,例如J—50—5。
每幅1:50万地形图包括4幅l:25万地形图、36幅1 :10万地形图;每幅1:25万地形图包括9幅1:10万地形图,但它们的图号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3) 1:5万和1:2.5万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这两种地形图的图号是从1:10万地形图的图号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如图7-4。
图7-4 l:5万、1:2.5万、1:1万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每幅1:10万地形图分为4幅1;5万地形图,分别以A、B、C、D为代号,其图号是在1:10万地形图图号后加上各自的代号而成,例如J-50-5-B。
每幅1:5万地形图分为4幅1:2.5万地形图,分别以1,2,3,4为代号,其编号是在1:5万地形图图号后再加上1:2.5万地形图代号而成,例如J—50—5—B—4。
(4) 1:1万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如图7—4所示,每幅1:10万地形图分为8行8列,共64幅1 :1万地形图,代号分别以(1),(2),(3),…,(64)表示,其编号是在l:10万地形图图号后加上各自的代号而成,例如J—50—5—(24)。
7.2.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的分幅与编号
我国1992年12月发布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13989—92》的国家标准,自1993年3月起实施。新测和更新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均须按照此标准进行分幅和编号。新的分幅编号对照以前有以下特点:
①1:5000地形图列入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使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增至8种。
②分幅虽仍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经纬差也没有改变,但划分的方法不同,即全部由1:100万地形图逐次加密划分而成;此外,过去的列、行现在改称为行、列。
③编号仍以1:100万地形图编号为基础,后接相应比例尺的行、列代码,并增加了比例尺代码。因此,所有1:5000~1:50万地形图的图号均由五个元素10位代码组成。编码系列统一为一个根部,编码长度相同,计算机处理和识别时十分方便。
(1) 分幅
1 :100万地形图的分幅按照国际1:100万地形图分幅的标准进行。
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为2行2列,共4幅1:50万地形图,每幅1:50万地形图的分幅为经差3°,纬差2°。
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为4行4列,共16幅1:25万地形图,每幅1:25万地形图的分幅为经差1°30′,纬差1°。
每幅l:100万地形图划分为12行12列,共144幅1:10万地形图,每幅1:10万地形图的分幅为经差30′,纬差20′。
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为24行24列,共576幅1:5万地形图,每幅1:5万地形图的分幅为经差15′,纬差10′。
每幅l:100万地形图划分为48行48列,共2304幅1:2.5万地形图,每幅1:2.5万地形图的分幅为经差7′30″,纬差5′。
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为96行96列,共9216幅1:1万地形图,每幅1:1万地形图的分幅为经差3′45″,纬差2′30″。
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为192行192列,共36864幅1:5000地形图,每幅1:5000地形图的分幅为经差l′52″.5,纬差1′15″。
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经纬差、行列数和图幅数成简单的倍数关系,如图7—5所示。
图7-5 1:100万~1:5000地形图的行、列编号
(2) 编号
① l:100万地形图的编号
与图7—2所示方法基本相同,只是行和列的称谓相反。1:100万地形图的图号是由该图所在的行号(字符码)与列号(数字码)组合而成,如北京所在的1:100万地形图的图号为J50。
② 1:50万—1:5000地形图的编号
1:50万~1:5000地形图的编号均以1:100万地形图编号为基础,采用行列式编号方法。将1:100万地形图按所含各比例尺地形图的经差和纬差划分成若干行和列,行从上到下、列从左到右按顺序分别用阿拉伯数字(数字码)编号。图幅编号的行、列代码均采用三位十进制数表示,不足三位时补0,取行号在前、列号在后的排列形式标记,加在1:100万图幅的图号之后。
为了使各种比例尺不至混淆,分别采用不同的英文字符作为各种比例尺的代码,见表7—2。
我国基本比例尺代码 表7-2
比例尺 |
1:50万 |
1:25万 |
1:10万 |
1:5万 |
1:2.5万 |
1:1万 |
1:5000 |
代码 |
B |
C |
D |
E |
F |
G |
H |
1:50万~1:5000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均由五个元素10位代码构成,即1:100万图的行号(字符码)1位,列号(数字码)2位,比例尺代码(字符)1位,该图幅的行号(数字码)3位,列号(数字码)3位。
7.2.3 矩形分幅和编号
为了满足工程设计、施工及资源与行政管理的需要所测绘的1:500、1:1000、1:2000和小区域1:5000比例尺的地形图,采用矩形分幅。
图幅一般为50cm×50cm或40cm×50cm,以纵横坐标的整公里整百米数作为图幅的分界线。50cm×50cm图幅最常用。
一幅1:5000的地形图分成四幅1:2000的图;一幅1:2000的地形图分成四幅1:1000的地形图;一幅1:1000的地形图分成四幅l:500的地形图。
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大小见表7-3。
矩形分幅及面积 表7-3
比例尺 |
50×40分幅 |
50×50分幅 |
|||
图幅大小 (cm×cm) |
实地面积 (km×km) |
图幅大小 (cm×cm) |
实地面积 (km×km) |
|
|
1:5000 |
50×40 |
5 |
50×50 |
1 |
|
1:2000 |
50×40 |
0.8 |
50×50 |
4 |
|
1:1000 |
50×40 |
0.2 |
50×50 |
16 |
|
1:500 |
50×40 |
0.05 |
50×50 |
64 |
|
矩形图幅的编号,一般采用该图幅西南角的坐标和坐标以公里为单位,之间用连字符连接。如一图幅,其西南角坐标为=3810.0km, =25.5km,其编号为3810.0-25.5。编号时,1:5000地形图,坐标取至1km;1:2000、1:1000地形图,坐标取至0.1km;1:500地形图,坐标取至0.01km。对于小面积测图,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进行编号。例如,按行列式或按自然序数法编号。对于较大测区,测区内有多种测图比例尺时,应进行系统编号。
有时在某些测区,根据用户要求,需要测绘几种不同比例的地形图。在这种情况下,为便于地形图的测绘管理、图形拼接、编绘、存档管理与应用,应以最小比例尺的矩形分幅地形图为基础,进行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如测区内要分别测绘1:500、1:1000、1:2000、1:5000比例尺的地形图(可能不完全重叠),则应以1:5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基础,进行1:2000和大于1:2000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如图7—6所示。1:5000图幅的西南角坐标为=4400km,=38km,其编号为4400—38。1:2000图幅的编号是在1:5000图幅编号后面加上罗马数字I、Ⅱ、Ⅲ或Ⅳ,如右上角一幅图的图号为4400—38—Ⅱ;1:1000图幅的编号是在1:2000图幅编号后面加罗马数字,如右上角一幅图的图号为4400—38—Ⅱ—Ⅱ;1:500图幅的编号是在1:1000图幅编号后面加罗马数字,如右上角一幅图的图号为4400—38—Ⅱ—Ⅱ—Ⅱ。
§7.3 地形图图外注记
为了图纸管理和使用的方便,在地形图的图框外有许多注记,如图号、图名、接图表、图廓、坐标格网、三北方向线等。
7.3.1 图名和图号
图名就是本幅图的名称,常用本图幅内最著名的地名、村庄或厂矿企业的名称来命名。图号即图的编号。每幅图上标注编号可确定本幅地形图所在的位置。图名和图号标在北图廓上方的中央。
7.3.2 接图表
说明本图幅与相邻图幅的关系,供索取相邻图幅时使用。通常是中间一格画有斜线的代表本图幅,四邻分别注明相应的图号或图名,并绘注在图廓的左上方。此外,除了接图表外,有些地形图还把相邻图幅的图号分别注在东、西、南、北图廓线中间,进一步表明与四邻图幅的相互关系。
7.3.3 图廓和坐标格网线
图廓是图幅四周的范围线,它有内图廓和外图廓之分。内图廓是地形图分幅时的坐标格网或经纬线。外图廓是距内图廓以外一定距离绘制的加粗平行线,仅起装饰作用。在内图廓外四角处注有坐标值,并在内图廓线内侧,每隔l0cm绘有5mm的短线,表示坐标格网线的位置。在图幅内绘有每隔l0cm的坐标格网交叉点。
内图廓以内的内容是地形图的主体信息,包括坐标格网或经纬网、地物符号、地貌符号和注记。比例尺大于1:10万只绘制坐标格网。
外图廓以外的内容是为了充分反映地形图特性和用图的方便而布置在外图廓以外的各种说明、注记,统称为说明资料。在外图廓以外,还有一些内容,如图示比例尺、三北方向、坡度尺等,是为了便于在地形图上进行量算而设置的各种图解,称为量图图解。
在内、外图廓间注记坐标格网线的坐标,或图廓角点的经纬度。
在内图廓和分度带之间的注记为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值(以公里为单位),由此形成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公里格网。
图7-7 图廓及坐标格网
在图7-7中,直角坐标格网左起第二条纵线的纵坐标为22482km。其中22是该图所在投影带的带号,该格网线实际上与轴相距482km—500km=-18km,即位于中央子午线以西18km处。该图中,南边的第一条横向格网线的=5189km,表示位于赤道(y轴)以北5189km。
7.3.4 三北方向线及坡度尺
在中、小比例尺的南图廓线的右下方,还绘有真子午线、磁子午线和坐标纵轴(中央子午线)三个方向之间的角度关系,称为三北方向图,如图7-8所示。该图中,磁偏角为9°50′(西偏),坐标纵轴对真子午线的子午线收敛角为0°05′(西偏)。利用该关系图,可对图上任一方向的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三者间作相互换算。
图7-8 三北方向图
用于在地形图上量测坡度的图解是坡度尺,绘在南图廓外直线比例尺的左边。坡度尺的水平底线下边注有两行数字,上行是用坡度角表示的坡度,下行是对应的倾斜百分率表示的坡度,即坡度角的正切函数值,见图7—9。
图7-9 坡度尺
7.3.5 投影方式、坐标系统、高程系统
每幅地形图测绘完成后,都要在图上标注本图的投影方式、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以备日后使用时参考。地形图都是采用正投影的方式完成。
坐标系统指该幅图是采用以下哪种方式完成的: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城市坐标系;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高程系统指本图所采用的高程基准。有两种基准: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系统和设置相对高程(详见第1章绪论)。
以上内容均应标注在地形图外图廓右下方。
7.3.6 成图方法(和测绘单位)
地形图成图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航空摄影成图、平板仪测量成图和野外数字测量成图。成图方法应标注在外图廓右下方。
此外,地形图还应标注测绘单位、成图日期等,供日后用图时参考。
§7.4 地形图图式
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地物是地面上的各种固定性的物体。由于其种类繁多,国家测绘总局颁发了《地形图图式》统一了地形图的规格要求、地物、地貌符号和注记,供测图和识图时使用。
7.4.1 地物符号
表7-4是对1:500、1:1000和l:2000地形图所规定的部分地物符号,分为三种类型。
能将地物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按比例尺缩小绘在图上以表达轮廓特征的符号。这类符号一般是用实线或点线表示其外围轮廓,如房屋、湖泊、森林、农田等。
(2)非比例符号
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物,轮廓较小,不能按比例尺缩小绘在图上时,就采用统一尺寸,用规定的符号来表示,如三角点、水准点、烟囱、消防栓等。这类符号在图上只能表示地物的中心位置,不能表示其形状和大小。
(3)半比例符号
一些呈线状延伸的地物,其长度能按比例缩绘,而宽度不能按比例缩绘,需用一定的符号表示的称为半比例符号,也称线状符号,如铁路、公路、围墙、通讯线等。半比例符号只能表示地物的位置(符号的中心线)和长度,不能表示宽度。
有些地物除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外,对于地物的性质、名称等还需要用文字或数字加以注记和说明,称为地物注记,例如工厂、村庄的名称,房屋的层数,河流的名称、流向、深度,控制点的点号、高程等。
需要指出的是,比例符号与半比例符号的使用界限是相对的。如公路、铁路等地物,在1:5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上是用比例符号绘出的,但在l:5000比例尺以上的地形图上是按半比例符号绘出的。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比例符号与非比例符号之间。总之,测图比例尺越大,用比例符号描绘的地物越多;比例尺越小,用非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越多。
7.4.2 地貌符号
地貌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自然形态。
地貌形态多种多样,对于一个地区可按其起伏的变化分成以下四种地形类型:
地势起伏小,地面倾斜角一般在2°以下,比高一般不超过200m的,称为平地;
地面高低变化大,倾斜角一般在2°~6°,比高不超过150m的,称为丘陵地;
高低变化悬殊,倾斜角一般为6°~25°,比高一般在150m以上的,称为山地;
绝大多数倾斜角超过25°的,称为高山地。
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有多种,对于大、中比例尺地形图主要采用等高线法。对于特殊地貌将采用特殊符号表示。
7.4.2.1 等高线
(1)等高线定义
等高线是地面上相同高程的相邻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也就是设想水准面与地表面相交形成的闭合曲线。
图7-10 等高线的概念
如图7—l0所示,设想有一座高出水面的小山,与某一静止的水面相交形成的水涯线为一闭合曲线,曲线的形状随小山与水面相交的位置而定,曲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例如,当水面高为50m时,曲线上任一点的高程均为50m;若水位继续升高至51m、52m,则水涯线的高程分别为51m、52m。将这些水涯线垂直投影到水平面H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在图纸上,这就将小山用等高线表示在地形图上了。这些等高线的形状和高程,客观地显示了小山的空间形态。
(2)等高线的特征
通过研究等高线表示地貌的规律性,可以归纳出等高线的特征,它对于地貌的测绘和等高线的勾画,以及正确使用地形图都有很大帮助。
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②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不能中断,如果不在同一幅图内闭合,则必定在相邻的其他图幅内闭合。
③等高线只有在绝壁或悬崖处才会重合或相交。
④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改变方向,因此山脊线与山谷线应和改变方向处的等高线的切线垂直相交,如图7-11所示。
图7-11 山脊线、山谷线与等高线关系
⑤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间隔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平距大表示地面坡度小;等高线平距小则表示地面坡度大;平距相等则坡度相同。倾斜平面的等高线是一组间距相等且平行的直线。
(3)等高线的分类
地形图中的等高线主要有首曲线和计曲线,有时也用间曲线和助曲线。
①首曲线
首曲线也称基本等高线,是指从高程基准面起算,按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首曲线,用宽度为0.15mm的细实线表示。
②计曲线
计曲线从高程基准面起算,每隔四条基本等高线有一条加粗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为了读图方便,计曲线上也注出高程。
③间曲线和助曲线
当基本等高线不足以显示局部地貌特征时,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所加绘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又称半距等高线),用长虚线表示。
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所加绘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用短虚线表示。
描绘时均可不闭合。
7.4.2.2 等高距与等高平距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或等高线间隔,常以A表示。图7-10中的等高距是lm。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常以d表示。由于同一幅地形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所以等高线平距d的大小与地面的坡度有关。等高线平距越小,地面坡度越大;平距越大,则坡度越小;平距相等,则坡度相同。由此可见,根据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疏、密可判定地面坡度的缓、陡。
对于同一比例尺测图,选择等高距过小,会成倍地增加测绘工作量。对于山区,有时会因等高线过密而影响地形图的清晰。等高距的选择,应该根据地形类型和比例尺大小,并按照相应的规范执行。表7-5是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参考值。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 表 7-5
比例尺 |
平地(m) |
丘陵地(m) |
山地(m) |
比例尺 |
平地(m) |
丘陵地(m) |
山地(m) |
1:500 1:1000 |
0.5 0.5 |
0.5 1 |
1 1 |
1:2000 1:5000 |
0.5 1 |
1 2,2.5 |
2,2.5 2.5,5 |
7.4.2.3 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地貌形态繁多,通过仔细研究和分析就会发现它们是由几种典型的地貌综合而成的。了解和熟悉用等高线表示典型地貌的特征,有助于识读、应用和测绘地形图。
(1)山头和洼地
图7-12所示为山头的等高线,图7-13所示为洼地的等高线。
图7-12 山头等高线 图7-13 洼地等高线
山头与洼地的等高线都是一组闭合曲线,但它们的高程注记不同。内圈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大于外圈者为山头;反之,小于外圈者为洼地。
也可以用坡线表示山头或洼地。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坡度下降的方向(见图7-12、图7-13)。
(2)山脊和山谷
山的最高部分为山顶,有尖顶、圆顶、平顶等形态,尖峭的山顶叫山峰。山顶向一个方向延伸的凸棱部分称为山脊。山脊的最高点连线称为山脊线。山脊等高线表现为一组凸向低处的曲线(见图7-14)。
图7-14 山脊等高线
相邻山脊之间的凹部是山谷。山谷中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如图7-15所示,山谷等高线表现为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
图7-15 山谷等高线
在山脊上,雨水会以山脊线为分界线而流向山脊的两侧,所以山脊线又称为分水线。在山谷中,雨水由两侧山坡汇集到谷底,然后沿山谷线流出,所以山谷线又称为集水线(图7—11)。山脊线和山谷线合称为地性线。
(3)鞍部
鞍部是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位(图7-16中的S处)。它的左右两侧的等高线是对称的两组山脊线和两组山谷线。鞍部等高线的特点是在一圈大的闭合曲线内,套有两组小的闭合曲线。
图7-16 鞍部
(4)陡崖和悬崖
陡崖是坡度在70°以上或为90°的陡峭崖壁,若用等高线表示将非常密集或重合为一条线,因此采用陡崖符号来表示,如图7-17(a)、(b)所示。
图7-17 陡崖和悬崖
悬崖是上部突出,下部凹进的陡崖。上部的等高线投影到水平面时,与下部的等高线相交,下部凹进的等高线用虚线表示,如图7-17(c)所示。
识别上述典型地貌的等高线表示方法以后,进而能够认识地形图上用等高线表示的复杂地貌。
图7-18为某一地区综合地貌,读者可将两图参照阅读。
图7-18 某地区地貌
§7.5 地籍图基本知识
地籍图和地形图一样,是一种专题地图。它是以土地权属界线、面积、质量、利用现状为主要内容的地图。它不仅要反映地籍要素以及与地籍有密切关系的地物,还要适当反映其他与土地管理和利用有关的内容。它是国家土地管理的基础性资料,具有法律效力;是土地登记、发证和收取土地税的重要依据。
我国目前的地籍图有以下几类:
(1)调查工作图
调查工作图是进行权属调查的工作底图,它可从三个途径获得:一是利用测区已有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二是实地测绘;三是利用纠正放大后的近似比例尺航空遥感影像图或正射投影影像图。
(2)地籍图
地籍图是地籍图件的基本图,它是按照《地籍测绘规范》和《地籍图图式》的要求测绘的。内容包括地籍要素和必要的地形要素。
(3)宗地图
宗地图是以一宗地块为单位的地籍图件。
(4)宗地草图
宗地草图是以一宗地块或数宗地块为单位,注有实地勘测丈量尺寸的宗地图。
(5)地籍一览图
地籍一览图是根据地籍图编绘的。由该图可总览街区和地块的编号,以及各宗地块所在的街巷名称和图幅编号。利用该图,可以方便迅速地查找所需图幅和资料。
图7-19所示是城镇地区地籍图。
图7-19 城镇地区地籍图
图7-20所示是乡村地区地籍图(经编者缩印处理)。
图7-20 乡村地区地籍图
7.5.1 地籍图比例尺及其分幅
地籍测绘应和国家、城市相应比例尺的地形测量相统一。目前情况下,地籍测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测绘资料。地籍图的比例尺,应尽量和现有的各种地形图成图比例尺相一致。
城镇地区地籍图比例尺选用1:500、1:1000或1:2000,农村地区地籍图比例尺选用1:5000或l:10000;乡村居民点地籍图比例尺一般选用l:1000:或1:2000。
地籍图比例尺的选择,要视具体情况和需要,除考虑精度要求和经济发达程度外,还应考虑土地的经济价值、建筑物的分布、图面负载以及所能承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
1:5000和l:10000比例尺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与相应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方法相同,即按梯形分幅法划分图幅和编号。
1:500、1:1000和1:2000比例尺地籍图,采用50cm×50cm矩形分幅。图幅编号用6位十进制数字表示。前4位代表图幅西南角的y坐标公里数和坐标公里数(省去千位和百位),用大字号。后2位是比例尺的编号,1:2000比例尺为00;l:1000比例尺为10、20、30、40;l:500比例尺为11、12、13、…、44,用小字号,如图7—21所示。
图7—21 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
地籍图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地籍要素和地理要素。
7.5.2 地籍要素
地籍要素包括各级行政境界线、土地权属界线、界址点及其编号、土地编号、房产情况、土地利用分类、土地等级、土地面积、权属主名称等。
(1)行政境界线(境界)
各级行政界线有:国界,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县、自治县、旗、县级市及城市内的区界,乡、镇、国营农场、林场、牧场界,村及市内街道界。它们在地籍图上表示的方法如图7-22所示。
(2)土地权属界线
土地权属界线是指厂矿、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住户等的用地权属范围线,也以不同宽度的线条表示,或者用围墙、栅栏、道路、河沟等作为土地权属界。它是地籍图的主要内容之一,如表7-6所示。土地权属界以宗地为单位,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称为一宗地,或称为丘。
1:500、1:1000、1:2000地籍图图式 表7-6
宗地的界址点和界址线是地籍图上大量的和最主要的内容。界址点用0.8mm直径的小圆圈表示,界址线用宽0.3mm的线段表示。界址点的坐标应通过测量方法获得。界址点应在街道(或街坊)范围内统一编号,可参见表7—6之8。
(4)房产编号
在地籍图上要表示出房产类别、位置、结构、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等项内容。
根据国家测绘局《地籍测量规范》标准,房产性质划分为公产、代管产、托管产、拨用产、全民单位自管公产,集体单位自管公产、私产、中外合资产、外产、军产和其他产等十一类,见表7-6之18~28。
根据国家统计局标准,将房屋结构划分为六类;钢结构、钢和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合结构、砖木结构和其他结构,见表7-6之29~34。
(5)地籍编号
地籍编号以行政区为单位,按街道、宗地两级编号。对于较大城市可按街道、街坊、宗地三级编号。地籍号统一自左至右、自上而下,由1号开始顺序编号,见表7-7。
城镇土地分类表 表7-7
一级分类 |
二级分类 |
一级分类 |
二级分类 |
一级分类 |
二级分类 |
||||||
编号 |
名 称 |
编号 |
名 称 |
编号 |
名 称 |
编号 |
名 称 |
编号 |
名 称 |
编号 |
名 称 |
10 |
商业 金融业 |
11 12 13 |
商业服务业 旅游业 金融保险业 |
|
|
44 45 |
教育 医卫 |
|
|
74 |
监狱 |
80 |
水域 |
|
|
||||||||
50 |
住宅 |
90 |
农业 |
91 92 93 94 |
水田 菜地 旱地 园地 |
||||||
20 |
工业仓储 |
21 22 |
工业 仓储 |
60 |
交通 |
61 62 63 64 |
铁路 民用机场 港口码头 其他交通 |
||||
30 |
市政 |
31 32 |
市政公用设施 绿化 |
||||||||
40 |
公共建筑 |
41 42 43 |
文、体、娱 机关、宣传 科研、设计 |
70 |
特殊用地 |
71 72 73 |
军事设施 涉外 宗教 |
00 |
其他用地 |
|
(6)土地利用类别
经调查后,土地利用类别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在地籍图上。城市是按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的图式符号,在宗地号后加注分类符号;乡村是按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的图式符号,在地块号旁加注分类符号。对非农业用地,则按城市一级分类的图式符号注记。
(7)土地面积
地籍图上是用数字表示宗地面积及该宗地中建筑占地面积。城市按宗地注记,单位为平方米;乡村除按权属单元的用地范围注记外,有时还注记地块面积,单位为公顷或亩,乡村宅基地面积以平方米为单位注记。
(8)房产情况
房产经调查登记后,也应表示在地图上,表示的内容通常有房产的产权类别、位置、结构、层数、建筑面积等。
(9)土地等级
经土地管理部门划定的土地等级,按规定的符号表示在地籍图上。城市是在街道(街坊)号后或者是在宗地号后加注等级字符;乡村通常是在宗地号后加注土地等级字符;特殊情况下,也可在地块号后加注等级字。
7.5.3 地理要素
地籍图上需要表示的与地理要素相关的自然与社会经济要素主要包括地物、道路、水系、地貌、土壤植被、地理名称等。
(1)房屋及主要构筑物
房屋及主要构筑物必须按实际轮廓线准确测绘。房屋以墙基角为准,悬空建筑物(如水上房屋)按实际轮廓线测绘其水平投影位置,地下铁道、隧道、人防工程的出入口要实测其位置。
(2)道路
道路包括铁路、公路。城镇的街巷、人行道,乡村的大车路、乡村路、小路等,在图上要注记路的宽度。对于铁路、公路在图上除按规定符号表示外,还要标绘权属界线(征地宽度)。
(3)水系
水系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海岸、滩涂及主要水利工程设施。当无特殊要求时,水系的测绘通常以岸线为准;两岸不规则时,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对小弯段可适当取舍。
图上只能用单线表示的水系,测定其中心位置。在图上要标出河流的流向和宽度。
(4)垣栅等线状地物
这些大都是土地权属的分界线,必须准确、详细地按规定的符号进行标绘。
(5)乡村地块的划分
在乡村通常是根据地面上的线状地物(如田埂、小路、沟、渠等)来划分地块。当地块界线弯曲过多时,在保持地块特征界线的前提下,可适当进行综合取舍。地块内的线状地物(河流、沟、渠、路等),其实地宽度在南方大于1m、北方大于2m时,必须实地测量其宽度,并标注在图上。在地块内还应注记地块编号及土地利用符号。
(6)地物、地理名称
应注记标准名称,特别是乡村村民委员会的行政名称与该地区某一地理名称相同时,在图上要分别注记。
此外,地籍图上还应按规定符号展绘各等级控制点、地籍图根埋石点。
需要说明的是:地籍图一般只测定地物的平面位置,一般不表示地貌。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平地突起的陡山,则采用地理名称与高程点注记相配合的形式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