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神曲》

(一) 作者生平与创作

      但丁·阿里盖利(1265—1321),是西欧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运动过渡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意大利诗人。
 


但丁画像

    但丁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旧贵族家庭,后来家道中落。父亲长期经商,属贵尔夫党。但丁早年就拜佛罗伦萨的著名学者布鲁内托·拉丁尼为师,学习拉丁文、诗学、修辞学,并研究古典文学。但丁博览群书,学识非常渊博,尤其在文学语言学方面造诣颇深,在绘画、音乐、哲学等领域也有所建树。在对古典文学的研究过程中,但丁对古罗马大诗人维吉尔特别崇拜,称维吉尔为他人生的导师。
    但丁少年时代就开始尝试文学创作,他的诗歌以丰富的文辞、深挚的柔情见长。他在青少年时期对少女贝雅特里齐产生强烈的爱慕之情,并为她写下许多爱情诗。贝雅特里齐夭逝后,但丁将1283年以来写给贝雅特里齐的31首抒情诗,用散文连缀起来,组成韵散结合的作品集《新生》出版。诗中抒发了诗人对贝雅特里齐的热烈的爱情,诗歌风格自然、清新,语言质朴、流畅、柔美,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贝雅特里齐在他日后的作品中也成了一个象征,象征诗人心目中的理想事物。
    但丁的一生与政治生活密切相关。他很早就参加了政治活动,青年时期加入代表工商业者利益的贵尔夫党,积极投身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贵尔夫党战胜了基白林党之后,但丁于1300年当选为佛罗伦萨的六个行政长官之一,他的政治生涯进入最辉煌的阶段。可是,得势的贵尔夫党很快产生分裂,形成黑党和白党。但丁属于白党,遭到黑党的迫害,于1302年被判决终身放逐,全部家产被没收。政治活动和流亡生涯,对但丁的思想和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使他开阔了视野,走出了狭隘的个人生活圈子,接触到了现实的重要问题。流亡生活使但丁看到了政治上的分崩离析阻碍了意大利的发展,国家的出路在于消除内部纷争,实现和平与统一。此后,他所著的一系列著作都贯穿着这种爱国主义的精神。流亡期间创作的长诗《神曲》(1307—1321),是但丁对人生、信仰、社会、国家以及政治、文化等所有方面思考结果的诗化表现,也是中世纪欧洲最伟大的一部文学作品。


但丁和维吉尔在地狱之门
 

(二)《神曲》的情节

   《神曲》用意大利语写成,诗人使用中世纪最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长诗共14233行,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三部分。诗人在诗中自叙他在人生中途即35岁时迷失在一片黑暗的森林中,被三只野兽豹、狮和狼拦住了去路。正在危急关头,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贝雅特里齐的委托,前来援救但丁,并引领他从另一条路走向光明。于是,但丁跟随维吉尔游历了地狱和炼狱,最后由贝雅特里齐引导游历了天堂。
    长诗的主要内容就是但丁游历三界的过程。但丁设想地狱为九层、炼狱九级、天堂九重。
    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越往下苦况越深重。第一层为候判所,生于基督之前,未能接受洗礼的古代异教徒,在这里等候上帝的审判。其余八层,都住着形形色色的罪人的灵魂,他们按生前所犯的罪孽(贪色、饕餮、贪婪、愤怒、信奉邪教、强暴、欺诈、背叛),分别遭受着不同程度的严酷刑罚。地狱篇是《神曲》最重要的部分。

  
但丁笔下的炼狱和天堂

    炼狱是罪恶较轻的人修炼的所在,那里住着犯贪色、贪食、贪财、惰、妒、怒、骄七种罪行的人。他们经过净火的焚烧,断除孽根,就可以超度升天。这些罪人虽然已悔悟前非,但  还是要忍受惩罚,例如,嫉妒者双眼被铁丝缝起,以闭塞他们嫉妒的目光;贪食者受着饥渴的煎熬,他们眼前虽是果实累累,脚下是清泉流淌,却可望而不可及。
    来到了炼狱最高处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退隐,贝雅特里齐出现。她责备但丁迷误在罪恶的森林,希望他忏悔,并带他观看了表示教堂腐败的种种幻景,然后饮用忘川水,以遗忘以往的过失,获得新生。
    在贝雅特里齐的引导下,但丁游历了天堂。天堂是幸福的精灵的住所。这些幸福的精灵原在人间都是守正不阿者、虔诚的教士、立功立德者、基督教的苦行派先哲和神学家、为基督教信仰而战的十字军战士和殉道者、正直的国王和统治者、潜心修道者,基督和众天使与他们同在。九重天外是天府,但丁得见上帝之面,但上帝的形象如电光之一闪,迅即消逝。于是幻象和《神曲》戛然而止。

(三)《神曲》的象征意义及其内容的矛盾性

 
   《神曲》是最能体现欧洲中世纪对人的认识的经典性范本。其全部内容表现的是作家通过寓言和象征的手法,展示了具体的人类精神向至高的精神的追求、演进和复归的过程。 而这部作品无论是在主题、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成就上,又都表现出了但丁世界观明显的矛盾性。
   《神曲》主要是写人的思想如何完善和如何认识终极真理过程的,这就决定着此作品充满了象征意义。“黑暗的森林”有人认为象征当时意大利黑暗的政局,“豹”象征佛罗伦萨的政治迫害;“狮”象征法兰西王;“瘦母狼”象征罗马教廷。幽暗森林代表罪恶;披着阳光的山顶,代表一种光明的境界。人希望重见阳光,象征着人由于自身的弱点,便需要理性和信仰的帮助,因此,作品中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象征理性,“贝雅特里齐”象征神学信仰。但丁正是用中世纪诗人惯用的象征手法,描写了在理性,神学信仰和爱的引导下的心灵觉醒过程。但丁认为社会的黑暗是人思想堕落和道德低下的结果,所以,要解决社会政治问题,主要应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准。因此,不仅需要人们通过理性认识罪恶和错误,还要通过神学信仰,通过对上帝的爱来认识最高真理和达到至善的境地。
    上述主题上的矛盾性,就使但丁在处理这一题材时,新旧思想杂糅,既表现了中世纪的落后意识,给中古文化以集大成式的艺术总结,同时又第一个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具体说来,《神曲》内容上的矛盾大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神曲》中首先表现了但丁对宗教和教会以及教职人员的双重态度。一方面,他对现实中的教会、教皇以及僧侣们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对罪恶的僧侣阶级的残暴统治和丑恶行径作了暴露性的描写;另一方面他又歌颂和肯定了理想的基督教。
    在《神曲》中,他首先批判了教会、教皇和僧侣们的贪婪与掠夺。中世纪欧洲的封建教会和僧侣阶级,是当时社会上最大剥削者和掠夺者。但丁在《神曲》伊始,用瘦母狼代表罗马教廷,就象征性地指出了教会的贪得无厌。在地狱的第八层第三条沟里,他放上了贪婪无耻的教皇尼古拉第三,指出他的罪有应得。但丁在《神曲》中,对僧侣们的残暴也有过深刻的批判。例如,被但丁放在地狱第九层中的路格利主教,生前不仅将他的政敌乌哥利诺(于谷霖)和儿子们一起囚禁在塔楼里,而且还饿死了他四个无辜的儿子。作者对此进行了愤怒的谴责。但丁还无情地揭露了教会、教皇和僧侣们的伪善。被但丁放到地狱第八层中的教皇逢尼法斯八世,就是这种伪善者的代表。但丁在《神曲》中,还批判了教皇干预世俗政权,操纵政治的罪行,表达了他反对教权与政权合一的思想。因此,但丁在作品中愤怒地揭发了教会教皇对世俗政权的野心。每当讲到教皇干涉政权的阴谋诡计时,诗人总是以极为严峻辛辣的攻击打断了匀称的叙述。
    但是,但丁对现实的基督教会、教皇和僧侣们进行谴责与批判的同时,又肯定了理想的基督教和理想的教皇、僧侣们。所以,他批判现实中教会的丑恶和罪行,并不是要对基督教进行否定,相反,他对基督教有着根深蒂固的信仰。在《神曲》中,他也对基督教辉煌历史、理想教徒和所谓卓越人物,加以热情的赞美。例如他将基督、圣母、圣彼得、圣约翰、圣雅各、亚当等人的灵魂都放进了天堂,说明了他对理想基督教的肯定。
    (2).但丁在《神曲》中,也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双重态度。一方面,他从中世纪诗人的立场出发,表现了占统治地位的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陈旧思想;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与后来人文主义思想家们肯定世俗生活相类似的思想感情。
    从整部《神曲》来看,大部分地方都表现出了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禁欲主义思想。比如地狱、炼狱、天堂对于受罚、洗炼、享福的灵魂安排,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禁欲主义思想来体现的。尤其是炼狱山,实则就是座“禁欲山”。这里,但丁吸收和表现了中世纪陈腐的“原罪说”以及“灵魂拯救”思想,认为人只要克制情欲,苦修苦炼,就能上天堂。反之,生前放纵情欲不思悔过,将下地狱。正是按这种思想,他在地狱中放进了许多生前贪吃奢财,放纵情欲的灵魂,如古希腊美人海伦和帕力斯,迦太基女王狄多等等。上述一切,都是时代的偏见和诗人世界观中陈腐的宗教信仰的反映。
    但是,与这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在《神曲》中又表现出了对世俗生活加以肯定的反禁欲主义倾向。例如在《神曲·地狱篇》第五曲中,他把生前犯了叔嫂通奸罪的保罗和美人弗兰西斯嘉放到地狱第二层中遭受折磨,但又对他们真挚的爱情表示了深刻的同情。这样,诗人在这里就突破了思想上禁欲主义的束缚,歌颂了现实生活里真挚不渝的爱情。不仅如此,《神曲》还在其它很多地方,肯定了现世生活的意义。他在描写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尤利西斯(奥德修斯)时,就肯定了他航海冒险的英雄行为,并借他的口指出,人不能“像野兽一般活着”,应该去“追求美德和知识”。诗人把古今很多英雄人物(包括那些骑士和先哲们)作为在生活和斗争中的光辉榜样来热情赞颂,这种追求荣誉,肯定人现实生活中的活动的思想,也始属于新时代的。
    (3).《神曲》还表达了但丁对封建统治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的矛盾态度。在这个方面,他首先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残暴的君主和分裂割据、鱼肉人民的封建诸侯,谴责了他们为了扩大自己权力而进行的封建性战争,表达了他对祖国统一的愿望。例如,在《地狱篇》第十二曲中,他就借半人半马的怪物之口,对那些残害人民的君主和贵族,进行了指责和批判。这些思想正是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反封建思想一脉相承的。然而,作为中世纪最后一个诗人,但丁又热情的讴歌和赞美了他理想中的君王和贵族。比如,把祖国统一的希望寄托在了公正的帝王——日耳曼皇帝亨利七世身上,并在天堂里为他留下了位置。这说明但丁对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的看法是深刻而又矛盾的。他批判了那些为非作歹的帝王和贵族,但又赞美其它的帝王,没有把这些人物都看成是一丘之貉。
    (4).但丁的《神曲》在对待人类文化的看法上,也典型地表现了双重性。一方面,他表达了虔诚的基督教思想,认为基督教文化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思想文化结晶。因此,《神曲》中,有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热情阐述,有对神学思想的浓烈讴歌。这可以看成是但丁作为旧时代最后一个诗人在思想文化上的偏见。但是同时,但丁又对中世纪神学思想体系所排斥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和进步的异教思想,给予了热情的赞美和高度的评价。虽然他出于宗教偏见,将古希腊、罗马作家都放到了地狱中,让他们生活在阴沉的地狱第一层(候判所),但是又高度赞扬和肯定他们,他用维吉尔象征理性,称他是“智慧的海洋”,“拉丁人的光荣”,清楚地表明了他对古代文化的信任与崇拜;但又认为理性只能引人出迷途,却不能认识至极的真理。要达到至善,还要靠神学,靠宗教之爱和热诚。

(四)《神曲》在艺术上的成就及其矛盾性

   《神曲》在艺术上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但由于作家所处的时代和世界观上的矛盾,因而在艺术性方面,也体现出了相互矛盾的双重特征。
    第一,但丁在《神曲》中,将中世纪文学所盛行的象征、梦幻的手法,同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用陈旧的形式表现出了很多崭新的人文主义内容。像以往整个中世纪以宗教题材为内容的作品一样,《神曲》的整部诗篇都充满着寓意和象征的内容。如他用幽暗森林来象征社会与人类自身的罪恶,披着阳光的小山象征着一种光明的境界,上帝“三位一体”象征终极的真理。从整个作品而言,但丁的漫游过程,象征着人类的灵魂和精神的完善过程。除了这种象征手法之外,还有梦幻的手法。比如诗人游历幽明三界的本身,就是一种梦幻形式,“但丁”梦中神游,这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所以这种梦幻的手法同象征手法一样,都是作家对基督教文学形式的应用。然而,但丁却正是通过这些陈旧的手法,表现出了强烈的现实精神和崭新的内容。例如他对宗教伪善者的揭发批判,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嬉笑怒骂,对世俗爱情生活和异教文化的肯定以及对当时历史事件和各种人物所作的深刻评判,都是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的反映。
    第二,《神曲》具有宏大、严谨、端正的结构,可以说《神曲》正是以它艺术结构的严密著称于世的。《神曲》的结构,好像一个严整而有系统的三棱形大建筑,全诗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每部分各三十三篇,加上《地狱篇》前的序言,共一百篇。“三”象征着“三位一体”,“百”表示“完全中之完全”。诗中的地狱、炼狱、天堂等部分,也是完全对称的。三部的各自结尾,都以“星”字收束。这样的结构用连锁韵律(每一诗节三行,其中第一与第三行押韵,第二行与下节第一、三行押韵),在不断变化中一直灌注下去。这种完整而有秩序的结构具有一种造型艺术的效果,是中世纪神权思想的体现。但是这种结构也与人文主义思想家们对古代文化的认识有相似之处,例如,文艺复兴以后的文学家们,在谈到古希腊艺术杰作的一般优点时,认为在于“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神曲》结构上的庄严、肃穆,内容上的激烈动荡与古代艺术如出一辙。这说明,但丁《神曲》的结构既是中世纪的,又不是中世纪的。
    第三,但丁在塑造人物和描写情景方面,也给人以极为矛盾的感觉。在他笔下,大多数人物都苍白无力,是象征性的。这与中世纪宗教文学中的人物特点相似。然而,但丁在用寥寥数语勾勒人物性格特点方面可以说也是位高手。例如他只用“他挺胸昂首,对于地狱的权威似乎表示一种轻蔑”这样一句话,就使基白林党领袖法利纳塔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再如对荷马、贝雅特里齐等人,只是简洁几笔,便使前者显得威严崇高,使后者纯洁慈爱、光艳照人。再如,当他描写两个鬼魂相遇时,用了世间常见的事物进行了比喻:“那里双方的灵魂抢上去相拥抱接吻……很象黑蚁的队伍,在路上互相擦嘴,以探寻前面食品所在的模样。”这种具体的比喻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在中世纪梦幻文学中是极为少见的,但与现实主义的手法极其相似,也是后来人文主义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
    第四,在语言上,他是第一个用当时的民间俗语意大利民族语言写作的诗人。当时教会文学作家,主要用拉丁语创作。而但丁用民间俗语来写作,正是对封建社会文化霸权思想的反叛。由于但丁第一次用意大利语写了这样重大的题材,这就为意大利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语言的形成起了奠基和推动作用。但《神曲》中大量语言和词汇,又带有强烈的中世纪语言那种烦琐、晦涩、象征的特点,充满了主观的呓语和神秘主义色彩。这说明但丁虽然已从封建社会的语言中脱胎出来了,但他身上还带有中世纪语言的血污。


佛罗伦萨但丁的故居


练习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