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试形式改革看学校教育的思维困境


   作者 曹保印

 

    据新华社11月27日报道:今年以来,江西、浙江、山东等省的部分高校推出了“一页开卷”的考试形式,允许学生在一些科目的考试时将课程内容独自抄写在一页纸上带入考场。对此,江西农业大学的学生说,这样做可以大大省去背诵笔记的时间;教务处负责人认为,这样做能为学生解脱死记硬背的枷锁,使考试真正起到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如果完全开卷,容易造成学生把一本书从头抄到尾的现象,达不到考试目的。

  学校进行考试形式改革,以求教育手段更加科学,无疑值得肯定。从以往传统的考试形式过分注重考查学生的“死知识”弊病上说,如果“一页开卷”的考试形式果真能真正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这种做法理当发扬光大。可问题并没这么简单。正如湖南一位学者指出的,“一页开卷”的考试形式虽然新颖,实则是借开卷之名,行闭卷之实,学校教育的思维仍没有走出闭卷模式。
  不知“一页开卷”的考试形式的设计者想过没有,既然考试时允许抄,抄一页纸是抄,抄一本书也是抄,从本质上说,两者并没有区别。假如前者值得充分肯定,后者必须坚决否定,显然,这完全是古典故事“五十步笑百步”的现代搞笑版。因为如果抄一页纸能真正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把一本书从头抄到尾更能如此。可事实却不是这样。完全靠抄得来的成绩,不但丝毫不能代表学生真正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反而会证明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瑕。
  其实,在考试形式改革上,还有不少学校在尝试。据新华社11月25日报道:日前,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在大一新生中推行了“月考制度”,月考成绩占到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50%左右。对此,尽管学生激烈反对,但学校和家长却态度鲜明地表示,要将月考坚定不移地进行到底。在我看来,尽管这项制度的初衷很好,但却有束缚甚至消解学生创造力的嫌疑。毕竟,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追求学术自由和自由学术而不是“死知识”,才是他们学习的真正需要。更何况,即便中小学生,也都在大力进行素质教育,以求活学活用呢?
  从目前来看,学校教育不可缺少考试,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考查教育效果,学校也可籍此改进工作。但怎样考试才最科学,却值得思考。因为好的考试形式能增进教育效果,坏的考试形式却只会损减它。从“一页开卷”到“月考制度”,学校教育的思维实际上仍沉陷在应试困境中,是在为考试而考试,而不是为充分挖掘学生的智能潜力、解放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试。也许正因如此,才出现了学生集体向教师行贿(新华社11月26日报道,哈尔滨300名大学生集体向某教授行贿,以便考试过关)的现象。我以为,与其把它看成学生的道德品质问题,不如将其视为学生对不科学考试形式的“造反”。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正日益提高,在此情况下,学校只有顺应潮流,千方百计塑造有适应力、创造力、发展力及道德品质优良的人才,才能体现其价值、提升其地位。在这一点上,考试形式的改革十分重要,必须审慎进行。否则,不但不能冲出学校教育的思维困境,反而会在这种困境中越陷越深,最终难以自拔,却依然悲剧性地毫无所知。

据 搜狐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课程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课程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