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这里所说的学生发展包含三个方面:
        1.基础目标。指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
        2.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生主体性发展。主体性是学生作为认识、实践和自身发展主体的本质属性,是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根本特征。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方面。
        3.体验目标。好的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或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到课堂生活的乐趣和愉悦。
      (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1.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结构。同时,教学内容应充实和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和学术研究的新成果。
        2.教学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3.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结合。
        4.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学生主动学习
        1.学生主动参与
        2.合作学习
        3.学生自主学习及差异发展
        4.鼓励创新
      (四)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1.课堂驾御能力。能较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监控,根据课堂上不同的情况调节课堂教学节奏,教学容量适当,教学结构清楚,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
       2. 践操作能力。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演示实验以及教具的运用适时适度,且操作规范熟练。
       3. 言表达能力。教学语言规范、精练、简明、生动;板书板画设计合理,字体规范。


           资料来源:周卫勇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C],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6-120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课程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课程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