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教育思想的深刻裂变
天津市第四中学 张善忠 魏永田
这几年,我们在落实素质教育过程中,深深感到师生关系配置的如何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健康成长关系极大。我们认为,要不断推进教育发展,学校不能不把师生关系这一既古老又崭新的话题,紧迫地列入深入研究的议事日程。
一、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师生关系,包括在整个社会关系体系之中,又是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成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表现的心理关系等。
师生关系必然同一定经济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这种关系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农业经济时代,培养少数统治人才,教育形式是单项传递的个别教学,“传道授业解惑”,将教师同“天地君亲”并列,师生之间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这在我国已影响几千年。到了工业经济时代,“把一切知识传给一切人”,教育形式是班级授课,学生还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师的主宰、权威地位仍未动摇。
而今,正进入后工业时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个性发展的要求日益强烈。未来网络教学组织形式将是研究性教学为主,加上个性化的集体教学,人们开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看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新型师生关系开始形成。但也必须看到,旧师生关系依然存在,且有它的顽固性,其主要表现为“一压、二包、三放弃”。
“一压”:在教学上,脱离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学生睡眠锐减,为“分”奔命,心理压力巨大;在管理上,我说你听,我管你服,对学生成绩不甚理想或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二包”:在教学上,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掰开揉碎地喂,烙饼式地练,划重点,押考题;在管理上,越俎代庖,事无巨细,一切包办。“三放弃”:对“分”不高、不听话、不顺眼的学生,排挤、放弃。其结果是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于是烦学、厌学、辍学。
无疑这是陈旧的教育观念的反映。这种“主从型”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负有社会责任的教师强制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丧失选择自由的被迫学习的学生,把老师行为看成是压制、侵犯。师生关系紧张、尖锐,成为教育的一场悲剧。学生年级越高,教师的社会威望越低,对教师的不信任度越高。
教师也感到学生越来越难教、难管。这种变化的原因,一是社会文化层次大幅度提高,相比之下,教师文化层次的提高却没有较大突破,因此,家长、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度降低;第二,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扩大,从学校教学渠道获取信息的比例也降低,如今教师工作繁忙,在微机应用、热点书目阅读等都落后学生,获取社会信息量严重不足,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三是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学生发育加快,学生身心发展提高,独立性增强,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降低。
综上所述,由于时代的发展,师生关系必须改变,这既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又有鲜明的实践意义。
二、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角色构建
一定的师生关系,是由相应的教育关系所决定的,其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在师生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起主导作用。
我们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由此就决定了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不是“工头”,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
1.导师。教师应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既关心学生吸取知识,更注重丰富学生情感,健全学生的身心,完善学生的人格,教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应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应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改变单纯灌输的落后方法,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而不是单纯品尝前人创造的成果。
2.朋友。要关心热爱每个学生,用爱心去理解、去尊重、去温暖、去感化;教师不仅能教书,而且是师德高尚、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才华横溢、乐于并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朋友,和学生有共同语言,互敞心扉,是学生决策的参谋者,是他们苦恼的倾听者,是学生依靠的良师益友。
3.助手。教师应放下架子,淡化权威的角色,与学生共同探究、教学相长。帮助他们克服在人生道路上的沟沟坎坎,帮助他们战胜学习知识中的种种困难,相信他们、鼓励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支持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老师要为学生服务,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支持者、助手。
4、楷模。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的“向师性”依然存在,教师还应言传身教,以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去影响、感召、激励学生成才。
要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首要的是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教师首先要更新两个传统观念,一是学生不仅是消费者,首先是生产者。学生是以学习为任务的职业。从教育经济学意义上说,学习不仅是学得社会文化,同时也形成劳动能力;学生不仅使用书本,还包括使用工具、劳动、社交、学会服务等;不仅要消费、摄取,而且具有智慧能力,具有创造价值的潜能。二是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因为在学生群体中,师生交互活动中,都有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相互影响;学生对教师、对学生也有影响,学生向学生学习,教师也应向学生学习。师生相互诱发对方的想象力、创造力,沟通互学、双向交流,师生双方都得到升华。
因此,要改变师生关系,是教育观念一次重大转折,是职业道德的一次飞跃,对大多数教师而言甚至是教育思想一次深刻的裂变。这次师生关系的变化不是改善,是改革,是新取代旧的一场革命,是教师和学生从对立、冲突的关系中的一次解放!可喜的是,有不少教师已经成为新型师生关系实践的先驱,他们所在之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并进,学生称道。
三、 在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中的几点实践
这几年我们把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大事来抓,将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作为师德教育深入的突破口,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诀窍”,其核心仍然是观念的革命。具体抓了五条:
1、对学生要研究。研究学生心灵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第一要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在了解基础上,要研究每个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这样,与学生相处便有了基础。
我们每学期都要求教师与学生谈心,进行家访。做好思想状况分析,对学生了如指掌,心中有数,因人施教。小张同学父亲因车祸死亡,妈妈望子成龙,将车祸赔偿的钱拿来寄宿上学。孩子每天苦读,可考试成绩总是红灯高挂,妈妈着急。班主任找她谈心十几次了解到,一考试就想起妈妈的叮嘱:要对得起你父亲。越想越紧张,越紧张心越乱。老师摸到病根,排除了心理障碍,成绩也提高了。
2、给学生以尊重。尊重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自尊心,这是学生心中最敏感的角落。因为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的肯定、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向上的内动力,也是生活的精神支柱。只有尊重,学生才感到师生平等。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秘诀”。
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意愿,尊重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尊重学生对班级、学校提的意见,尊重师生的情谊,尊重他们的创新精神,尊重他们的隐私权。学校规定禁止一切讽刺、挖苦和刺伤学生心灵的不规范语言,不准呼“后进生”、“借读生”等称号,采用一切方式肯定、赏识学生,创造了诸如评选“校园之最”等激励学生的措施。
3、让学生当主人。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知识最终是学生自己学会的,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积极开动脑筋,主动参与实践,教师要发挥“导”的作用,激励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究。
我们号召班主任,把学生推向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第一线,空前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一群高一学生每天路过南楼五岔路口,亲感堵车之苦,于是,他们上街调查车流量,搞问卷,结果95%行人认为应建立立交桥。接着这群学生自己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网上下载资料,竟设计了一个圆形多功能的立交桥,获市创新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学生不仅丰富了知识、扩大了视野,还增强了社会
责任感。
4、与学生交朋友。这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一个标志。教师这个神圣庄严的词汇快要和“朋友”划上等号了。师生关系发展的趋势是合作的朋友。学生迫切要求架起与老师的友谊之桥。
我们要求教师打破年龄、心理、职业界限,与学生谈心里话,做“忘年交”,不仅经常相互沟通、理解,而且在与学生交友中不断完善自己。一位教师为转化后进生,每天跟他同吃、同学,假日一块下棋、游戏,并订下向学生学电脑的合同,这个学生高兴地说:“老师是我朋友,我再表现不好,对不起他。”
5、做学生的楷模。教师是学生踏进科学宝库的引路人,是传播文明,培育人才的人梯、铺路石。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具有教育性,是学生最直观、最生动、最重要的师表。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素质,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这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内容。
我们多年要求教师要处处做学生表率,树立、表彰了多方面、不同层次的为人师表的先进教师典型,这不仅推动了师德建设上水平,也推进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以上实践,概括起来还是观念更新,基本做到了四条:即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大幅度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