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育产业化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教育理论界讨论得最激烈的问题莫过于“教育产业化”。虽然在实践层面,我国的教育产业化运作已经起步,并已经在相关教育领域中初见成效,但在教育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争论却从未停止过。并且,随着教育产业化运作在实践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这些思考与争论似有愈演愈烈之势。因而,本节有必要对教育产业化改革作深入的了解。 一、教育产业化的起点——发端于经济领域的教育思考 (一)相关概念界定 要了解教育产业化,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下“产业”的概念。在《产业经济学》的传统概念体系中,“产业”原指“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企业的集合”。而“企业”又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现代意义上的“产业”,是指“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生产活动的组织体系”或“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并且,现代产业观将“生产活动”的概念拓展到非物质产品生产领域,包括了精神产品的生产,也从而确立了教育的产业属性。 至于教育产业化则是一个集众多纷争于一身的提法,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学术界,褒贬不一的观点始终使其处境尴尬,因而难以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教育产业化改革力图通过将市场机制引入教育领域,通过教育的产业化运作,解决教育领域存在的投入不足、质量效益差等问题,其政策出台的积极意义是不容否定的,至于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则是后话。 (二)教育产业化——现实问题下的现实解决办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对教育的需求也相应地明显增加,以往学校的数量及办学规模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基础教育中适龄儿童入学难的问题逐渐提上日程;并且,随着目前终身学习思潮,学习化社会等理念传入我国,我国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和各级各类成人教育的热情空前高涨,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规模急需扩大。另外,我国也存在着现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人浮于事等问题,教育产业化,可以将市场运行规律,如竞争规律、优胜劣汰原则引入教育领域,从而达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运行效率的目的。 综上,为了解决上述教育规模和效益的问题,教育产业化的提法与改革便应运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