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综合中学的必要性及可供选择的几种模式 《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中把“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人的个性”作为20世纪最后十年的教育改革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就意味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将由选拔淘汰式的传统升学模式向全面提高新一代国民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模式转轨,就要打破传统的办学模式。 综合中学在普通教育中加入职业教育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开放性,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基础教育是奠基工程,应担负双重任务:一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二是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合格的劳动者。但从实际情况看,明明是担负“双重任务”的基础教育,却往往变成单一的“升学工具”。大多数学生的升学失败后,学无所长,学无所用。进入社会后没有生存技能。虽然职业学校或分流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缓解这一情况,但由于受传统的升学观念和职业学校培养人才趋向单一的影响,单纯的职业学校和分流教育无法改善这种情况。由此,社会要求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互相渗透结合,这在客观上需要产生一种能融和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办学模式。综合中学正是在适应这种需要下产生的。综合中学对于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取长补短,发挥整体优势,对于提高初、高中入学率,减少学生流失和发展地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中学可选择以下几种办学模式:(1)一校两制式,即学生进入学校,一开始就分为普通班和职业班。执行不同的教学计划,设置不同的课程。(2)分流式,如“2+1分流”,即学生学习两年文化基础课后,根据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原则,分别分到普通班或职业班。(3)“3+1”或“3+2”式,学完三年文化基础知识,没有升入上级学校的学生,可集中进行一年或两年的职业学习。(4)交叉融合式,即在平时的授课中,将文化课与职业课按一定比例安排,相当于渗透式,一般有“独立的按比例分文化课与职业课”和“在授基础课时联系职业课的内容”两种情况。 根据我国明显的城乡“二元经济”现实,可把综合中学分为综合高中和农村综合初中两类。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