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综合初中 农村综合初中是指在一所学校内,普通初中教育、初级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三位一体的多功能农村中学。其办学宗旨是,既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毕业生,又为当地建设培养后备力量。 (一)发展农村综合初中的重要意义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的现实,城乡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差异悬殊。因此,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农村初中和城市初中有明显的差别。农村初中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一般表现为:第一,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农村人口数量大、素质低,农村教育的重点在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初中级的农业技术教育。第二,农村经济基础落后,农村最需要的而且教育能力所能达到的是培养大量初中级人才。初中阶段的教育改革是农村发展的迫切要求。第三,农村初中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大环境中,使农村初中在经费、师资、办学条件和教育信息资源等方面远远不如城市,其教育质量也低于城市初中。第四,农村初中肩负着提高农民素质和发展当地经济的艰巨任务,其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超过城市初中。最后,农村初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农民的子女,在目前的落后条件下,大多数农村初中毕业生都要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活动。农村初中的特点决定了农村初中不可能完全与城市初中一致,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两者必须区别对待。 研究表明,教育的水平结构和类别结构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目前,我国农村大多数地区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轨的历史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农村初中的发展与改革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资料显示,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国内为30-40%,发达国家为60-80%。1990-1999年我国新增劳动力总数为1.89亿人,其中大专以上仅占3.5%,中专、技校毕业生占14.5%,只接受过初中教育的占46%,有35%的新生劳动力达不到初级技术所要求的文化程度,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远低于上述比例。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农村基础教育入学率低而流失率却居高不下,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相当严重,其原因除家庭经济困难外,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农村教育单纯以升学为目的,学校所提供的升学以外的吸引力很小,既然感到升学无望,学校又无吸引力,那么辍学就难以避免。因此,改革农村初中的传统办学模式,为每个学生创造不同的成材渠道,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已经成为农村教育改革中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而农村综合初中正适应了这一情况。 (二)农村综合初中的性质和目标 从农村综合初中的性质看,一是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体系,属于基础教育;二是兼有升学预备和就业准备的双重任务;三是农科教统筹结合的基地,对农村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四是不仅负有培养农村劳动者的任务,而且还有宣传、推广农业科学知识,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任务。 基于以上性质,农村综合初中主要有三重教育目标:一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二是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三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就目前农村大约有90%的毕业生回到农村的情况看,农村综合初中应把培养农村劳动者作为最重要的任务。 在我国,农村综合初中的办学模式,已在许多地方推广、试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例如,“湖北省襄樊县试办的四年制农村初中班实行普教、职教互相渗透,升学就业两不误的方针。其办学目标是:毕业生在普通初中文化课合格的基础上,职业技能达到初级技术员水平,其中的某项专业达到中等技术水平。其课程安排既关注到普通学生又关注到学习职业课的学生,学生毕业时,既可以参加中考进入普通中学学习,也可免试进入县、市、区职业教育中心进行专业学习,毕业时参加职业技能考试和考核,发给相应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优先安排就业。”① 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综合初中的教育,大批的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回到农村,一批养殖、果林、农耕等专业户兴起,这些人普遍通过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先富起来,再带动了本地区相应产业的发展。 当然,综合中学不是封闭的,而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需要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保障机制,才能使其良好的运行。 ①“襄樊试办四年制农村初中班” 中国教育报 200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