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分流教育的办学模式
分流是现代学校教育系统一个重要的功能,当今世界各国无不高度重视教育的分流问题。我国教育分流的实践路程比较坎坷,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教育分流的说法。当前,怎样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的有效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分流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教育分流概述 (一)教育分流的涵义 教育分流也可以认为是对人才培养的分流,它是指学校教育系统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人意愿,把受完一定基础教育的学生,有计划、分层次、按比例地分成几个流向,分别接受不同类型的教育,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当今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在合理教育分流上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印度、孟加拉、乌干达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进行了教育分流的积极探索。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分流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变化时起时伏,直到十一界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才明确提出了三级教育分流(所谓三级分流,指小学毕业后、初中毕业后、高中毕业后的三种分流方式,其中,以初中毕业后的分流为主,)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强调合理分流,提出在高中阶段应“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尤其是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到200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全国平均达60%左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城市要达70%。应该认识到教育分流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紧缺,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和普通教育功能单一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具有补偿性教育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质量要求。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分流教育有必要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二)教育分流的形式 1.外分式。指学生在受完基础教育后,根据个人意愿和条件分别流向不同类型的学校。如在我国现行学制中,学生初中毕业后,可根据考试成绩、个人意愿和家庭条件选择升入高中学习或进入中专、中师等专科学校学习职业技能。 2.内分式。亦称校内分流,指学生进入综合中学一类的学校,然后在学校内部进行专业或课程分流。如瑞典的综合高中就分为30多个专业。学生可任意选修。这样不仅满足了青年人多样的兴趣,也适应了社会对各科人才的需求。 3.交替式。亦称工读轮换式分流,指让接受完一定基础教育的学生先就业一段时间,再根据个人的兴趣与职业适应情况进行分流。如瑞典16-19岁的学生,有五分之一的人要求先离开学校工作一段时间后再选择学校和专业。 4.参与式。亦称校企合作分流,指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承担分流培养人的任务。如日本的“产学合作”、德国的“双元制”等等。学生既在职业学校学习同时到企业做学员,学校负责传授理论知识,企业负责职业技能的传授,最后接受工商行会的全国统考,合格者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 5.沟通式。指分流后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条件与需要从一个流向转向另一个流向。如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的某一学科后,觉得不适应,可转学其它学科。 根据分流的总体趋势,中级阶段的初中分流和高中后分流是教育分流的两大主要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