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国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它对转换学校运行和经营机制,启动学校内部活力,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由于在改革中建立起的各种体制在很多方面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改革措施还不配套,有些还处在探索和磨合阶段,因此,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全国而言,改革发展很不平衡,各地改革的力度和措施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就地区之间、校际之间横向比较,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还很不平衡,改革的力度也存在一定差异。一些地方和学校行动缓慢、改革流于形式,缺乏动真格的改革措施,特别是县以下的农村中小学,大多处于停滞、等待、观望状态,尚未找到一条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和教师队伍状况的改革之路。
第二,在实行校长负责制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有违改革初衷的问题。如有的学校或校长把校长负责制错误地理解为“校长说了算”,缺乏对校长的制约监督,造成校长大权独揽,独断专行;有的由于对校长的考核和待遇未与办学目标挂钩,出现了校长工作上的短期行为;有的地方为协调党政关系,不考虑学校实际和干部素质特点,一律简单地实行校长书记“一肩挑”,造成了新的党政不分,校长既难于集中精力抓好行政管理,又难于全神贯注抓好党建工作,使其他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也受到相应的影响。
第三,聘任制与社会改革不同步。人才市场与社会保障机制尚不配套,待聘下岗人员交流的政策措施和管理网络还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需要开辟富余人员就业渠道和开展转岗培训工作,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
第四,投入不足与分配制度之间存在矛盾。有的中小学创收来源不多,投入改革的资金保障不足,在分配制度改革上又出现了“大平均,小差距”的现象。投入不足也是目前许多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裹足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五,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缺乏总体蓝图,强调“内改”,忽视“外改”。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弊端源于外部宏观管理体制,其变革也受制于宏观管理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缺乏总体设计,强调单项深入,忽视综合配套,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比如在推行校长负责制过程中,忽视学校行政机构人员设置的配套改革,校长负责制换汤不换药;在推行教师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的同时,没能及时建立起责任目标管理体系和完整科学的量化评价体系,造成了管理体制改革与科学管理脱节,致使管理体制改革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质上应该是一项内外结合、综合配套的整体改革,必须自上而下,由政府领导进行,才能形成气候,取得成效。
第六,改革过程的“两个层次”不同步,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效果不显著。学校管理领域的改革,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改革所指向的客体是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是建立高效率的校内领导体制、工作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第二个层次,改革所指向的客体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制度,改革的任务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建立以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为导向的校内教育教学的“计划、预测——组织、协调——检查、监督——评价”工作体系。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表明,仅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不能直接导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要达到提高办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必须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及时地同步推进学校管理领域的第二层次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