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是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学校人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干部和教职工中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退、任人唯贤、人尽其才、不断优化的竞争机制,实现学校内部新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换,最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目前的改革是从传统的派任制转向岗位聘任制,这项改革启动了学校内部活力,使学校有了用人的权力,教职工也有了选择岗位的权利,学校内部每个教职工能否上岗,上哪个岗,担任什么职务,承担什么责任,都与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业务水平,工作态度、效果直接相关,每个人都存在被聘、不聘和待聘的可能性。实行聘任制,有力地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教师中形成了一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争取不仅被聘,而且能获得较好职务的心理动因,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责任机制

为了保证学校管理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序、有序、高效地进行,在深化学校管理改革过程中,需要根据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责任机制,制定并实行学校各部门和各类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一)明确学校工作的岗位及其职责

建立健全学校岗位责任制,首先要明确学校工作的岗位及其职责,这需要对学校工作进行职务分析。职务分析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方法,使学校各类工作的职位性质、工作内容和该职位对教职工的素质要求等方面得到确证的过程,以达到确定教职工的岗位数、岗位职责和任务的目的。职务分析最终形成两份文件,即职务描述和职位说明书,从而将学校工作分解,使学校各部门、各层次人员分工明确。职务描述内容包括职务的基本信息、工作活动和工作程序、工作环境以及任职资格等方面。职位说明书内容包括职位所需人员的基本素质、生理素质、综合素质以及能力、性格、气质等等。

(二)提出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方案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各学校应按略小于教育行政部门所核定的编制总数来核定岗位职数,根据因事设岗、精简高效的原则,按照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工作性质、工作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和岗位所需资格条件,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确定岗位层次,制定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包括岗位名称、工作项目、工作概述、工作标准以及岗位所需知识与能力等内容。学校根据有关规定和本校实际情况提出岗位设置方案,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作为日常管理的依据。

(三)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功能责任制

当前,我国许多中小学正在进行岗位责任制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许多学校在岗位设置过程中,并未进行科学有效的职务分析,因而岗位职责的科学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也有的学校实行岗位责任制流于形式,学校的教职工很少有人根据岗位职责的内容来规范自己的工作,更没有将其作为评估的真正依据。此外,岗位责任制本身也有缺点,实行岗位责任制容易造成教职工缺乏集体意识和整体观念。因此,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还要建立系统功能责任制。系统功能责任制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系统责任观,即要求每个教职工不仅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更要对整个工作系统负责,在考虑工作行为时,首先要考虑对整个工作系统的影响。二是功能互补制,这要求在任务分工时使每一个岗位既有日常主要负责的员工,又有候补负责的员工,当主要负责的员工因事不能履行职责时,候补负责的员工可以自动顶替。系统功能责任制并没有完全否定或取消岗位责任制,相反它是对岗位责任制的强化和扩充,在观念上着眼于系统责任,在工作中实现了功能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