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新教育的实践 1998年江泽民同志讲话后,举国上下掀起了以创新为主题的新一轮跨世纪改革开放的新高潮。教育作为全社会创新的先导和基础,积极开展有关创新教育的研究,随即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创新教育的实践热潮。如成都南洋学校、上海闸北中学、重庆铜梁中学、佳木斯二中等学校把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作为最高目标,重点从德育创新、课程创新和课堂教学创新三个方面切入,以此带动学校创新教育的整体运转。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要唤醒儿童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科协2000年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约12000名大、中学生进行了社会调查,了解中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缺少创新能力,具有初步创造人格和创造力特征的青少年比率较低。①我国青少年思维过于严谨,尊崇权威,从众心理很强,提不出问题,发现不了问题,并随着年龄增长这一特点愈发明显。于是,很多实践工作者在发现创新教育的现状后,认识到问题比知识更重要,他们转变观念,在实践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鼓励学生的质疑和批评、鼓励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等。另外,有些学校将课程或教育方法的创新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切入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精心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实行各种各样的形式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目前全国很多中小学面对创新教育,切实开展和实施了“探究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新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现象。一线的教师撰写了大量的科研论文。此外,以“创新”或“创造”命名的组织和活动不断出现,如“创新杯”全国小学教育科研征文大赛、“创新教育实验班”、“创造型教师”等等,所有这些都表明,在我国“创新教育”已经深入人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创新教育理念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不少学校和为数不少的教育者盲目逐潮,或仅仅是逢场作戏,于是出现了“少数人创造,多数人模仿;创造一次,拷贝终生”诸如此类对创新教育的调侃。创新教育是具备理论内涵的,绝不是教育界一时的炒作。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育人理念,应在教育中永远贯彻下去,而不应是各类学校的应景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