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的框架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整套标准的结构,另一方面是某一门课程或领域的结构。国家课程标准的总体结构框架基本一致,但各学科课程标准根据各自特定的要求,在具体体例、风格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结构框架上与教学大纲有很大不同,它吸收了各国课程标准制定的优秀经验,同时又考虑到我国的实际特点,具体框架如下:

表7.1 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国家课程标准总体结构框架

教学大纲

前言

课程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

标准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的

内容标准

内容领域及行为目标

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课时安排

考核与评价

附录

术语解释

案例

 

 

主要内容:

前言: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阐述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基本理念与本标准的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阐述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如果有学段的话);学段的划分大致规定在一至二、三至四、五至六、七至九年级,有些课程只限在一个学段,有些课程兼两个或两个以上学段。

内容标准:根据上述的课程目标,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来阐述目标。

实施建议:为了确保国家课程标准能够在全国的绝大多数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身上实现,减少中间环节的“落差”,需要在国家课程标准中附带提供推广或实施这一标准的建议,主要包括教与学的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以及教材编写建议等。同时要求在易误解的地方或陈述新出现的重要内容时,提供适当的典型性的案例,以便于教师的理解,同时也是引导一种新观念的有效方法。

术语解释:对标准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术语进行解释与说明,使使用者能更好地理解与实施标准。

参阅:刘兼: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和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