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型激励理论

 

  强化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行为结果对行为的反作用。所谓强化(rein- forcement)是指个体表现出适当或正确行为后给予奖赏正强化,或表现不当或错误行为时施以惩罚,使从而行为受到影响的处理过程。强化型激励理论就是研究如何通过强化来激发动机从而导致预期的行为。

  (1)操作条件作用强化论。这一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1904-)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而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人由于某种需要而产生探索或"自发的"活动,在探索过程中,某一行为达到目的,那么这种行为就受到了强化,人就学会了用这一行为去操纵环境,达到目的,满足需要。由于这种行为是基于需要自发的,故称为操作性条件作用或工具性条件作用。总之,该理论强调,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时,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这就起到了强化、激励的作用。如果行为的结果对个人不利时,该行为就会弱化或消失。

    根据这一理论,在激励行为动机时应当遵循这些原则:①要有目标,使人的行为有明确的定向;②小步子,即把达到目标的整个行为过程划分为若干小的步骤,使人的行为一步一步受到引导;③及时"反馈",即让人们及时知道自己行为的结果;④适当奖罚。

    2)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论。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一)的社会学习理论(亦称观察学习理论)中的概念。替代强化(Vicariousreinforcement)是指人们不直接参与某一活动,也不需亲自体验直接的强化,而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受到奖励或惩罚,使自己在以后类似情况下也作出这种行为或抑制这种行为。替代强化论就为榜样作用、从众、模仿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要控制人的行为,就可以通过树立榜样、同伴示范(如老兵给新兵示范)等等使人们受到替代强化,激起相应的行为动机,产生预期的行为。

    所谓自我强化(selfmanaged reinforcement)是指个人依据强化原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或生活,每达到一个目标即给予自己一点物质的或精神的酬报,直到最终目标完成。自我强化是较高水平的激励方式。不可能要求人人都达到这种水平。但通过教育、指导,也可以帮助人们逐步具备这种能力。在进行教育、指导时,主要应帮助人们确定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让人们自己确定评价标准,使之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只要某人不受外部因素影响能够独立地安排自己的活动并不断取得进步,就说明他具备了自我强化能力。

 

 


 

 

相关链接:

强化

强化方法

学习的强化

强化图片3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