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录]
[教学目标]
[学习引导]
[知识体系结构图]
[练习、作业与思考题]
[学习资源]
|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理论发展的轨迹与启示
[返回章节目录]

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1-3-2)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泰勒对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起里程碑作用。他所提出的泰勒原理被当作课程研究的范式。由于泰勒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1934年,泰勒出版了《成绩测验的编制》,确立其评价原理;1949年,又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确立其“课程基本原理”。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统称为泰勒原理。
⒈ 八年研究和泰勒原理【链接内容(二)】的产生
以博比特、查斯特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建立了专门的课程研究领域并且提出了若干编制模式后,也显示出了自身的局限性,特别是他们视学生为原料。视学校为工厂的倾向,受到人们的批判。另外,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他的教育和课程实验及其思想理论成果也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看法。这为泰勒研究课程提供了广阔的经验背景,使泰勒又可能比较全面冷静地思考和借鉴这些完全不同的改革和理论成果。
泰勒理论产生的更直接的原因使“八年实验”。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萧条,许多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工作又返回学校,可他们不打算升入大学,对中学课程不感兴趣。面对此种情况,中学的校长和教师认为应当重新制定普通中学的课程和教学计划。“八年研究”正是为此而进行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致力于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编制一套更统一、更连贯的课程。泰勒本人担任实验的测量评价小组负责人。
⒉ 泰勒原理的主要内容
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之后被称为泰勒原理。在世界范围内课程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
这四个著名的基本问题是:
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目标
泰勒首先论证了教育目标的三个来源。泰勒认为课程设计和编制的首要任务就是确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然而,许多计划都没有清楚地界定教育目标。泰勒认为教育目标应当来源于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任何单一的信息来源都不足以为明智而又全面地选择学校目标提供基础。”
其次,确立了教育目标的筛选原则。必须对依据上述三个目标来源得到的目标其进行筛选,以剔除不重要的和相互矛盾的目标。其筛选原则有二,其一是“学校信奉的教育和社会学的哲学”,即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第二个是“学习心理学所提示的选择教育目标的准则”,即指学校的教育目标应当是根据学习心理学可能达到的。
第二,提供哪些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泰勒所指的学习经验不仅是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也不仅是教师所从事的活动,更不仅是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与学习对象及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泰勒为学习经验的提出和选择制定了五条原则,并提出了有助于达到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必备的四个特征。
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如下。
⑴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
⑵学习经验必须是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⑶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爱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⑷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⑸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有助于达到目标的学习经验所必备的四个特征如下。
⑴培养思维技能的学习经验。
⑵有助于获得信息的学习经验。
⑶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的学习经验。
⑷有助于培养兴趣的学习经验。
第三、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泰勒提出了组织学习经验的主要准则,即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重申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是指“把每一后继经验建立在前面经验基础之上,同时又对有关内容作更深入、广泛的探讨”。整合性是指“课程经验的横向关系”。
泰勒还将学习经验分成了三个层次,并进一步提出完成学习经验从最高层次到最低层次的编制程序。
第四、我们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泰勒是将评价正式引入课程编制过程的第一人。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同样重视课程目标的重要性。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泰勒认为评价有两个重要方面,第一,必须评估学舌功能的行为;第二,任何时候都必须包含一种以上的评估,这样才有可能确定所发生的变化。
其评价程序共有四个步骤:⑴确立评价目标;⑵确立评价情境;⑶设计评价手段;⑷利用评价结果。
泰勒原理为课程的设计与编制提供了研究范式,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并建立了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形成了一个体系完备的操作模式,将课程理论推向了一个重要阶段。当然,泰勒原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