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 由小到大的思考方法
设计者:华东师大一附中吴传发
教学目标:
(1)获得“由小到大的思考方法”的直接经验。
(2)知道“由小到大的思考方法”的意义。
(3)初步掌握“由小到大的思考方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由小到大的思考方法”应用。
教学难点:
(1)把游戏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对“由小到大的思考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 学 步 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形式和媒体 |
(一)“由小到大的思考方法”的意义 1.提出问题 游戏1:由10人排成一列,自1到10报数,报偶数的出列;出列的人再重新报数,报偶数的出例。这样继续下去,问最后出列的人在第一次报数时是几? 2.学生游戏 3.分析探究 如果20人排成一列呢? 如果100人排成一列呢? 从1-10和1-20找出规律用到1-100中去。 4.总结规律 含2的因子越多的数出列越迟。 概括“由小到大的思考方法”的意义:在解决比较大的问题时,往往先从小的问题入手,找出规律,然后将这些规律暖和到大的问题中去。 (二)“由小到大的思考方法”的应用。 1.提出问题 游戏2:从围棋罐中任取 只棋子(其中黑子、白子的个数不 定),然后以任意的次序摆成一个圆 圈。现规定:在同色的两子中间放 入一个黑子,在异色的两子中间放 入一个白子,然后将原来只子取 出,新放入的棋子围成新的圆圈, 这样算一次调整。如果照此继续下 去,那么_____。 2.学生操作 如何思考这个问题?能不能用 刚刚学过的思考方法解决?
重温前面“由小到大的思考方 法”的意义。
先用、只子试试看。 3.归纳猜想 归纳、猜想:最后得到的一圈必是全部黑子。 4.探索证明 先探究只子证明方法,然后把这个方法用到只子的问题上。 设计下列问题进行引导: (1)在游戏2中,哪些话对于证明是重要的? (2)游戏中的规定与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很相似。 (3)假设什么颜色的子为正数,什么颜色的子为负数? (4)应该假设怎样的正数、怎样的负数?使问题简便。 (5)第一次,4只子所代表的4个数应该如何摆放? 如可寻求一种表示方法,使它能表示所有情况呢?即它既能表示+1,又能表示-1。 (6)这种表示,与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有关。 经过论得到共识:用字母表示。 (7)第二次摆放的新的一圈的数要进行怎样的运算? (8)所得到的新的数是什么? 学生继续运算。 (9)第四次容易得到:说明4个数都是,它说明什么? 学生容易得到:说明4个数都是+1或都是-1。如果都是+1,问题就解决了;如果都是-1,就再调整一次。 (10)如何把只子的证明方法用到只子的证明中? (三)作业: (1)用只子的证明方法完成游戏2中的证明。 (2)如果游戏2中将推广以,你能证明吗? (3)你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一些问题可用“由小到大的思考方法”来解决吗?请写出解决过程。 |
操作媒体,显示“游戏1”。
指导学生游戏。
提问。 操作媒体显示问题。 引导学探究。
提问。
讲解由小到大的思考方法。
操作媒体,显示“游戏2”,并读题。
提问、指导。
概述前面“游戏1”和“意义”,引导学生类比。 巡视、指导。
和学生一起归纳和猜想。
启发、引导重温“由小到大的思考方法”的意义。
提问。
提问。
提问、启发。
提问、启发。
提问并引导学生回到原来游戏中的条件:任取棋子(黑、白个数不定)以任意次序摆成一圈。 提问、启发。
提问、启发。
提问。
巡视、指导、提问。
作为学生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 |
学生在讲台前进行游戏。
先独立思考,后讨论,最后概括。
讨论、回答。
听讲、议论、归纳。
边听边思考。
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把棋子摆成圆圈,按游戏要求进行调整。类比、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
归纳和猜想。
思考、讨论、探究。
讨论、回答。
联想、回答。
讨论、回答。
联想、讨论、交流。
动笔、探究。
联想、讨论。
运算、回答。
讨论回答。
运算。 讨论、回答。
记录。
|
电脑显示“游戏1”。
电脑显示:把1-20写成一列数来表示游戏过程,发现规律。
小组活动。
电脑显示“由小到大的思考方法”的意义。
电脑显示“游戏2”。小组活动。
电脑显示“游戏1”的过程。
电脑显示只子的游戏过程。 电脑显示猜测。
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
电脑显示游戏中的规定。 电脑显示: 黑黑得黑 白白得黑 黑白得白 假设黑子为正数,白子为负数。
电脑显示: 假设黑子为+1,白子为-1。 个别活动。 在师生得出结论的基础上,电脑显示:第一次摆放的数组:、、、,它们都表示+1或-1。 电脑显示学生的回答:乘法运算。
小组活动。
电脑显示运算过程。小组活动。 |
[评析]
这是一堂别出心裁的好课。吴老师设计的棋子游戏蕴涵了深刻的数学道理。通常,我们从游戏中得到启发,可以解出一道数学题,增加兴趣。这是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活动模式。本教案不同,将同色棋子嵌入黑子和“负负得正”作联想,已属于数学概念数学法则等整体数学范畴的游戏,确实别开生面。它的教育价值,某种意义上会比问题解决式的活动更有教育意义。这样的活动课,一学期做一二次,所有时间不多,对学生思维培养大有益处。即使对那些“全面追求升学率”者,学生的数学思维一旦被激活,考试的成功不也在期待之中吗?(评析引自《数学素质教育教案精编》张奠宙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