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词四首》其一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王维《春中田园作》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觇,音搀,偷看也)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有关前人评论

  前人评曰:“此篇是逐解转韵法。凡九解:前二解是起,后二解是收,起则渐渐吐题,收则渐渐结束,中五解是腹。虽其词有连有不连,而意则相生。“(王尧衢《唐诗合解》卷三)
   从结构上说,此诗不是单纯的一部曲,而是相关的两部曲:诗四句一解,凡九解,前四解为一部曲,后五解为一部曲。在前四解中,诗人站在哲学的高度上,沉思困扰一代又一代人的根本问题,即本体的问题,生死的问题。与众不同的是,这种沉思被置于宇宙茫茫的寥廓背景上,放到春江花月夜无限迷人的景色之中,使得问题的提出气势恢宏,更令人困惑,也更令人神往。后五解展示了一个人生舞台,咏叹回味着人世间最普遍最持久的别易会难的苦恼与欢乐。如果说前四解以哲理见长,后五解就更多地具有人情味。《春江花月夜》“逐解转韵”,平仄等距或不等距地交互,使得其句调流走妍媚,具有一气贯注而又缠绵往复的旋律。林庚先生说:“《春江花月夜》属吴声歌曲,原来正是民歌中的绝句。张作四句一转韵,全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仿佛旋律的不断再涌现,从月出到月落,若断若续的组成一个抒情的长篇。节与节间自然流露出它的飞跃性——这乃是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