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础学习
课件演示
资源导航
 
     
 
 
 
 
 
 
 
 
 
 
 
 
 
 
 
 
 
 
 
 
 
 
 
 
 
 
 
 
 
 
 
 
 
 
 
 
 
 
 
 
 
 
 
 
 
 
 
 
 
 
 
 
 
 
 
 
 
 
 
 
 
 
 
 
 
 
 
 
 
 
 
 
 
 
 
 
 
 
 
 
 
 
 
 
 
 
 
 
 
 
 
 
 
 
 
 
 
 
 
 
 
 
 
 
 
 
 
 
 
 
 
 
 
 
 
 
 
 
 
 
 
 
 
 
 
 
 
 
 
 
 
 
 
 
 
 
 
 
 
 
 
 
 
 
 
 
 
 
当前位置:第六章中学物理相关问题>>初中部分

第六章 中学物理相关问题

第一部分  初中部分(续) 

8 、固体比热变化的理解

    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任何物质在温度改变时,比热的数值有变化,通常计算采用的是物质比热的平均值。那么比热为什么随温度变化呢?

    我们知道,固体的比热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当温度趋于绝对零度时,比热也趋于零。这个事实固体物理中是这样解释的:固体中的每一粒子都在一定的平衡位置附近作热运动,但由于粒子间存在相当大的相互作用

力,各个粒子的热振动必须看成是耦合振动,耦合的结果,N个相互作用着的粒子的振动能量,在振动不太大的条件下,等效于3N个简谐振子的振动能量之和;根据量子力学,在晶体中振动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即能量作着跳跃性变化,每改变一次,每份能量改变为ħγ ,我们称这份能量单元为声子;这样一来,警惕振动的能量可看作是3N个简谐振动所含的不同频率的声子的能量和。固体吸收的热量用来产生这些声子。当温度降低,一个自由度的平均热能KBT小于声子能量,就不能产生 ?γ 这样的声子,导致比热的下降;当温度趋于绝对零度时,没有一个声子激发出来,所以比热趋于零。

    我们说过液体的结构和非晶体结构相似,因而可以想到液体的比热也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相当高的温度,热运动很剧烈,这是可以把粒子看成是互相独立的。N个粒子的平均能量为3NKBT,比热就为3NKB,表明这是比热与温度无关。由于气体分子可看作相互独立的,因而气体比热的性质与固体高温下比热的性质相似。综上分析,物质的比热在相当高的温度下与温度无关,随温度的降低比热减小,降到绝对零度时,比热趋于零。

9 、热胀冷缩的解释

   热胀冷缩是大家熟悉的常识,但水的反常膨胀表明,热仅仅是膨胀的外因,能否发生膨胀还要决定于内因。那么产生热膨胀的内因是什么?

    我们知道,热运动会是原子偏离平衡位置,原子间作用力又使原子回到平衡位置,结果导致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热运动。在温度较低时,热振动较小,原子间作用力以准弹力描述,在准弹力作用下,原子作简谐振动,在简谐振动的条件下振幅左右对称,温度升高只能增大振幅,而不能改变平均位置。既然平均位置不变,原子间距也就不变,所以也没有热膨胀发生。由上看出,仅有温度还不能发生膨胀,温度只是产生膨胀的外因。

    产生膨胀的内因是晶格的非简谐振动。在温度较高时,热运动剧烈,原子间作用力就不能以准弹力描述,而要包含一定的非弹性力成分。由于非弹性力的存在,原子振动时,振幅不再左右对称,导致平均位置变化;由于平均位置变化,原子间距增大,产生了热膨胀,所以非简谐振动时热膨胀的内因。

10、固体导热的能力为何相差甚大

    我们知道,各种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而像瓷、纸、玻璃和橡胶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同是固体,为什么导热本领却有如此巨大的差别?

作为一种近似,固体的热导率可有下式给出:

    式中C是单位体积的比热,v是粒子平均速度,l是粒子在碰撞之间的平均自由程。比较固体导热本领之差别,就要考虑这三个因素的差别。

    在金属中,通过传到电子和与晶格振动相联系的声子的运动来导热,电子和声子相比较,在纯金属中电子的贡献占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室温下正常的纯净金属的热导率比绝缘体大两个数量级。

    在绝缘体中,主要通过声子来导热,前面提到的瓷、纸、玻璃和橡胶是绝缘体,而且是非晶体,因此它们主要考虑了声子导热。

     决定热导率的三个物理量中,比热对金属、绝缘体和非晶体来说差别不大,差别显著的是粒子速度和平均自由程。粗略估计以下:电子的费米速度为10 6 m/s,(如果费米能级取5eV),而声子的速度有代表性的数值是5×10 4 m/s,两者相比,金属中的粒子速度比绝缘体中的大两个能量级;影响平均自由程的因素有很多,对金属来说主要考虑电子和声子的碰撞,室温下电子平均自由程为几百个埃,例如铜的电子平均自由程为300埃,(300K),而对绝缘体主要考虑声子和声子的碰撞,声子的平均自由程在0 °C 时为几十个埃,例如石英的声子平均自由程为40埃(0 °C ),(如果在低温下还需考虑声子和边界,杂质以及晶格缺陷的碰撞,有时它们会成为主要因素),两者相比,平均自由程相差一个数量级。对于非晶体,由于原子排列本身的不规则性使有效平均自由程十分短。

    综上所述,由于金属和玻璃等物质的热流携载的粒子不同(金属中是电子,玻璃等物质中是声子),两类粒子的速度和平均自由程不同,导致两类物质的热导率相差几个数量级。

11、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区别

    最简单的解释是考察物质所含电子的自由程度。在金属导体中,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原子核束缚很弱,大量外层电子挣脱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在绝缘体中,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原子核的束缚很强,外层电子很不容易挣脱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在半导体中,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原子核的束缚比导体强,比绝缘体弱。这个解释是以自由电子和束缚电子来区分的。但这样的解释对于半导体的导电性遇到了困难。我们知道,半导体具有电子和空穴导电的混合性质,如果温度升高,使半导体中越来越多的束缚电子挣脱束缚成为自由电子,那么半导体的导电性只具有电子导电性,而不会出现 “ 空穴 ” 导电性。正确的解释要借助于固体物理学中的能带轮。

    我们知道,原子中的电子分布在一系列轨道上,而且每个轨道上不能多于两个电子,这两个电子的固有磁矩的方向相反。当原子接近组成固体时,外层电子轨道交叠,由于各原子的相似轨道具有相同的能量,各原子上的电子在相似轨道间转移。这就是说处在交叠轨道上的电子可在集体中自由运动。由于原子靠近时的相互作用,N个原子构成晶体,其发生交叠的能级分裂成N个彼此次相隔很近的能级,构成一个能带;由于原子电子轨 道之间相隔一定距离,所以有可能在形成的允许带之间有间隔,称这个能量间隔为禁带,按这样的能带观点,在金属和绝缘体中都存在着自由的即不和固体原子相联系的电子,它们的差别仅仅在于能带的填充情况和能带的相对位置的差异:

    导体的价电子能级形成的能带没有填满,外电场能使电子迁移到最靠近的空能级中,从而产生了电子电流。由于能带中的能级间隔很小,很小的电场作用就能发生这种电子跃迁。

    绝缘体的价电子能级形成的能带是填满的,满带之上是空能级,它和满带之间隔着宽的禁带,所以外电场一般不能够把电子从满带迁移到空带,满带中的电子运动状态没有改变,即不能使电子得到附加的速度,所以不能产生电流。

    半导体的能带跟绝缘体相似,只不过禁带比较窄。一般温度下,电子由于热激发,从满带跃迁到空带,结果空带中有了电子,成了不满的带,应具有导电性,这是电子导电的情形。当电子从满带跃迁到空能带,就在满带中产生了一个空位置,称作 “ 空穴 ” ,这时满带变成了不满的带,电子能够参与导电了。由于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移动,其效果相当于空穴逆着电子运动方向移动,这种空穴的移动与单位正电荷的移动相当,所以这种导电是空穴导电。

    从上述讨论看出,从能带论的观点看,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中都有自由电子,也都有束缚电子,这些束缚电子是处在内层轨道上的电子,这些轨道没有产生交叠,因而不能在晶体中自由运动,三者的差别在于能带的填充情况和能带相对位置的不同。

12、热敏电阻的原理

   热敏电阻是利用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显著变化的特性制成的。

   半导体与金属不同,一般的纯金属电阻,在室温范围它的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成正比增加,并且变化不大 ,粗略的估计,室温每升高1度,电阻率变化仅有0.3%;而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按指数式下降,粗略估计每升高1度,电阻率下降5%,人们正是利用半导体的这个热敏特性制造了热敏电阻。

    实际上常用的热敏电阻不是由本征半导体制成的,而是利用过渡金属的氧化物做成。我们以NiO为例说明氧化物半导体的导电机制。纯化学配比的NiO是绝缘体,要使它获得导电性,须将一些Ni原子用Li原子置换,形成LiNi1-xO(x≈1%),由于单价Li原子的置换效应,一些Li2+ 离子变成Li3+ 离子,这样就出现了多余的电子,与Li3+ 相联系的多余电子就是半导体导电性的起因。根据重掺杂的半导体的行为,一般认为当掺杂浓度大时,就会出现相邻杂质原子轨道间的重叠,这种重叠可能产生一个杂质能带,这个能带使得有可能出现一种导电性,在这种机制中,电子由一个杂质位置运动到相邻的电离杂质位置。现在NiO中掺Ni的浓度足够大,是可以出现这种导电机制。如果A是电子从一个杂质位置跳到另一个杂质位置的激活能(这里的激活能正是两个位置之间的势垒高度),则电导率正比于exp(-A/kBT),与本征半导体的电导率的指数变化相似,就可以看出掺了Li的NiO具有半导体导电性。

    典型的热敏电阻的电压 —— 电流特性如图所示 ,这是由于焦耳热,热敏电阻的阻值随着点六增加而下降的结果。热敏电阻的一些应用就利用了这个电压 —— 电流的非热线性关系。

   采用本征半导体材料制造的热敏电阻用于精密温度测量,这是因为它的电阻率仅依赖于精确确定的物理常数,如锗热热敏电阻就可用作标准温度计。

13、光敏电阻的原理

    光敏电阻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电导效应的器件。某些半导体如硫化镉、硫化铅,当其受到光的辐射,且当光子能量大于禁带宽度时,半导体中处于价带的电子便从价带跃迁到导带,从而改变了半导体的电阻率。因此,

这种半导体的电阻率是随着入射光的照度而相应的改变的,这种光电导称作本征光电导。在本征光电导中,由于光的激发,产生的附加空穴和电子相等.

    硫化镉光敏电阻是典型的利用光电导效应的元件,但它的光电流主要是由附加的电子所贡献。这是因为虽然光激发的电子和空穴是相等的,但在它们复合消失以前,可能只有其中一种有较长时间存在于自由状态,对于硫化镉来说,空穴被所谓的陷阱所俘获,从而增长了电子的寿命;在这种情况下,附加的电导率由附加电子决定。

   
共2页
第二页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