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作业的艺术
江苏省无锡市五爱小学 孙敏 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作业存在着三重三轻的倾向:一是重数量轻质量。有些教师一味追求作业数量,让学生做重复单调的练习题,很少出现变式题或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及探索性、开放型题目。二是重书面轻实践。有的老师留作业就是让学生做题、演算,很少布置举实例、动手操作的作业。三是重课下轻课上。课上"满堂灌"、课下"题海战"。这三重三轻的倾向,不仅难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会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负面效应。那么,如何改革"题海战术"、优化作业布置,提高作业质量,从而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作业"高耗低效"现象呢?我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我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商榷。 一、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情况灵活机智地布置作业。 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共分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且高一层次的教育目标不仅高于低一层次的教育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已经达到的目标就不必更多地重复训练,对尚未达到的目标也应按目标层次留作业,没必要从低到高依次做一遍,更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练习低层次地作业题。教师布置作业不能按部就班,按图索骥,把事先设计好地作业照抄,而要根据学生课上的学习情况灵活地有选择地布置作业,从而减少盲目性,提高科学性。通过作业练习,达到反馈教学效果及拓宽加深所学知识,又减少学生学习心理负担的目的。 二、针对学生不同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地布置作业。 学生的学生过程是对信息的输入 、储存、加工、提取的过程,但他们不是同一型号的电脑,由于基础、智商、情商等种种因素,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用一把尺子衡量长短不齐的各类学生,既会使学习较好的学生埋没自己的才智,也会使学习较差的学生感到学习吃力,丧失自信,以致造成抄袭作业、甚至不做作业的恶性循环。素质教育提出的分层理论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可在《大纲》统一要求下根据学生实际找准优、中、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作业。 如我们可采取作业ABC制:即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报等级(每两个调整一次鼓励其升级)然后将作业分类。 作业ABC制可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需要,激起他们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需求,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 三、依据学生的心理持久颖巧妙地布置作业。心理学表明,人地精力集中使有一定时间限度地,超过这一限度,就会注意力分散,工作效率低。小学生注意力集中地时间更短,大量地形式单一、机械重复地作业很容易使学生身心疲惫,丧失对学习、作业应有的兴趣从而降低作业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更要注意技巧性、趣味性,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或一题多体、一提多变的习题式、形式新、入口宽,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教学完"一般应用题后,我只留了一道复习作业:"母亲节到 了。小红把平时节约的10元零用钱给妈妈买了一束鲜花,花店力玫瑰花1元一支,康乃馨5角一支,百合花1元5角一支。问题1:"如果买2支玫瑰、3支康乃馨、1支百合花,共用多少元钱?"问题2:"如果买3支玫瑰、5支康乃馨、2支百合花,还剩多少元钱?"问题3:"你认为在不超过10元的条件下,怎么搭配最好?"1、第1、2题为基本题,学生通过练习可巩固基本知识,达到大纲要求,第3题是个开放性问题,学生可自由选择所给条件组成令人最满意的不同搭配方式。这样布置作业,符合小学生做作业的心理:好奇、求趣、喜新,图快,体现了少、精、活的特点,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巧妙培养了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用数学的意识。虽然只有一道,但以少胜多,学生乐于完成。 四、师生共同或完全由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以往,学生的作业总是由老师安排,学生自始至终处在被动应付的状态,毫无积极性可言。现在我们不妨改变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的单一方式,由师生共同或完全由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以此唤醒学生内在的自觉学习意识,(以主人翁态度参与到做作业中去)并在成功的愉悦中获得有效的发展。 师生共同布置作业的方法?,教师给学生规定作业量,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做哪类题;或者教师只给学生规定作业的类型,让学生自己根据完成的情况确定作业量。让学生自己 给自己布置作业也有可能。如计算题教学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点。教完计算题后,学生可根据课上自己做题的正确率及速度,确定做哪些作业,做多少作业。如果熟练、正确率高,只练2道或更少。教师在这里要放开些。如果速度较慢,计算正确率不高,可适当多做一些,直到熟练正确为止。反之,则多少练一些。哪怕是一道、两道也行。这样,学生为了少写作业,会认真地学,仔细地做,更何况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地表扬,希望获得成功体验,他们会为取得良好成绩事先努力学习,积极准备。因此,如果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地努力决定自己作业地数量和成绩,那么,作业不仅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而且会推动学生认真反思,不断进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