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声母辨正
    各地方言的声母与普通话的声母不完全相同。要学好普通话,就要辨别声母的差异,纠正方音。就一般情况而言,学习普通话声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辨zh、ch、sh和z、c、s
    在有些方言中,没有zh、ch、sh这组舌尖后音声母,北京话中读作zh、ch、sh的,这些方言中都读作z、c、s,如上海话、,成都话、武汉话等。有的方言虽有zh、ch、sh这组声母,但两组字的归属不完全相同,如东北方言的某些地区读“住宅”(zhùzhái)为zhùzái,读“雨伞”(yǔsǎn)为yǔshǎn。对于没有zh、ch、sh这组声母的方言区,首先要练好zh、ch、sh的发音,掌握其发音部位,使舌尖上翘,对准硬腭前部。对于虽有zh、ch、sh声母但字的归属不同的方言区,则应记住在普通话中哪些字应念zh、ch、sh,哪些字应念z、c、s。为此,可采用如下方法:第一,因普通话中的平舌音声母字较少,所以可采取记少不记多的方法,把平舌音字全部记住,其余的翘舌音声母字自然也记住了。第二,利用形声字偏旁类推帮助记忆。如“宗”读zōng,为平舌音字,以它为声旁的形声字除极个别的字(如“崇”等)都读平舌音。第三,利用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帮助记忆。所谓声韵配合规律是某类声母只能和某些韵母拼合而不能和另一些韵母拼合的规律。例如普通话中,韵母ua、uai、uang只能和zh、ch、sh拼合,而不能和z、c、s拼合;韵母ong只能和s拼合,而不能和sh拼合;韵母ei只能和sh拼合,而不能和s拼合等。这个辅助方法,可以帮助记忆部分汉字。
    (二)分辨n和l
    汉语的许多方言中n和l相混,表现为三种情况:第一,全部混读。或者都读为n,如成都话;或者都读为l,如南京话。第二,只在同开口呼、合口呼韵母拼合时混读,同齐齿呼、撮口呼韵母拼合时不混读,如南昌话。第三,读n、l两可,同属一个音位,如兰州话、汉口话。个别地区还有n、l、d同属一个音位,都念d的现象,如厦门话。
    这些方言区的人要学好普通话,纠正方音,首先应发好n和l这两个音。n和l的发音部位完全相同,都是舌尖抵上齿龈,但是发音方法不同。n,气流是通过鼻腔而出;l,气流是通过口腔从舌头的两边而出。要掌握这个要领,应多做发音练习。其次,还要掌握哪些字该念n声母,哪些字该念l声母。记n、l声母字的主要方法有:第一,利用n、l辨音字表。因n声母字比l声母字要少得多,可采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重点记n声母字。第二,利用偏旁类推。如声旁为“内”的字,声母一般为n;声旁为“仑”的字,声母一般为l。
    (三)读准零声母音节
    普通话的零声母音节在某些方言中读得与普通话不同。表现为两种情况:
    1.开口呼的零声母音节,有些方言加上n声母,如把“爱”读作“耐”,把“袄”读作“恼”,东北的很多地区就是这样。这只要记熟开口呼的零声母音节,去掉前边的n声母就可以了。
    2.合口呼的零声母音节,有些方言加上v声母,如银川话、桂林话。这只要在发音时注意把双唇拢圆,不使上齿和下唇接触就可以了。
    (四)把尖音改为团音
    尖音是指z、c、s跟i、ü或i、ü开头的韵母相拼的音节;团音是指j、q、x跟i、ü或i、ü开头的韵母相拼的音节。有些方言分尖团,如“精”、“经”不同音,“清”、“轻”不同音,“星”、“兴”不同音。在普通话中,i、ü或i、ü开头的韵母在塞音、塞擦音中只跟j、q、x相拼,而不能跟z、c、s相拼,所以说,普通话有团音而无尖音。那么,分尖团的地区要纠正方音,就应把i、ü前的z、c、s改为j、q、x。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