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49行动计划)简介

 

公民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一般指公民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了解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尊重客观规律,具备基本的应用科学技术成果的能力。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公民个人全面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

2049行动计划”提出的背景

1999年,一批科技专家在中国科协常委会上提出,为了顺利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应制订一个超长期的国家计划,采取各种措施,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同年,根据专家的建议, 中国科协 向中国政府提出制订和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以下简称2049行动计划)的建议。

20024月,国务院办公厅复函,对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中国科协会同有关部门,在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国民科技素质标准以及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实施方案。2003年,中国科协会同中组部、中宣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教育部 科技部 科学院 社科院 工程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 全国总工会 共青团中央 全国妇联 等正式启动2049行动计划制订工作。

2049行动计划”的含义

  2049行动计划”是根据中国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目标对国民科学素质的要求,着眼于未来40?50年,立足中国国情,发挥从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社区的全社会作用,具有明确的目标,分阶段、有步骤、滚动式推进,到2049年 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00周年时实现中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目标的国家长远计划

对“ 2049行动计划”的基本认识

(一)制定和实施“ 2049行动计划”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方面目标之一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49行动计划”正是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的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规划,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将会成为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公民全面发展完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2049行动计划”是一个目标长远,分阶段、滚动式推进的国家计划。

公民科学素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促进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周期很长的工作。“ 2049行动计划”着眼于在未来40?50年持续实施,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这种时间跨度的行动计划在我国尚无先例,是一个长期的计划,需要明确方向和目标,分阶段、有步骤、滚动式推进。“2049行动计划”面向全体公民,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其实施不是一个或几个系统、部门所能主导,需要上升到国家行为。

(三)“ 2049行动计划”必须面向全体公民,并且需要充分调动公民的学习积极性。

  2049行动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到2049年使我国国民人人具备科学素质。因此,行动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必须着眼于全体公民,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各年龄段和全国所有地区的所有公民。行动计划的内容和实施的方式必须适用于所有公民, 要为每个公民提供 平等的 接受科技教育、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和渠道。 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最终必须通过公民积极主动地学习实践来实现。公民不仅仅是行动计划的受益者,更应当是参与者。因此,制订和实施“ 2049行动计划”,一方面要为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环境和足够资源;另一方面要 充分调动公民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鼓励和支持公民自主学习, 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

(四)实施“ 2049行动计划”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2049行动计划”关键在于“实施”。实施需要正规的学校教育、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社会化的科技普及与传播和鼓励公民自我学习同步并举,因此,实施的主体绝不仅仅是一两个相关的部门,而是全社会。党政机关、武装力量、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以及各行各业都有责任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这一内容渗透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以推进。

(五)公民的科学素质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衡量。

公民的科学素质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来进行科学的量化和衡量。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研究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制订标准既可以衡量人的科学素质高低,也是对计划实施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依据。

(六)“ 2049行动计划”的制订需要学习国际上的成功经验。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是目前很多国际组织和国家关注的问题,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和一些国家分别制订了相应的计划,有的已经付诸实践。与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相比,国际社会在对科学素质的认识方面共性更多,可供借鉴的经验也较多,如科学素质标准、推动措施等。因此,在制订和实施“ 2049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吸取国际上的一些成功经验,邀请国外相关机构、专家学者参与,使“2049行动计划”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

(七)实施“ 2049行动计划”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2049行动计划”从制订、实施到最终目标的实现,需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城乡差异状况、公众对科学素质的需求等外在因素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计划的实施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需要对计划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便于准确掌握情况,及时修正,保证“2049行动计划”顺利和持续地实施,不断向最终目标迈进。

2049行动计划”的总体框架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施纲要》: 行动计划的总纲,是整个行动计划的基础性和指导性文件。主要提出实施“ 2049行动计划”的意义、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目标和任务、工作重点、总体进程和方法、主要保障条件等

《公民科学素质标准》 :中国成年公民应达到的科学素质标准,是行动计划的基础性文件。主要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应用科学技术成果的能力等方面提出具体指标

具体实施计划 : 在《纲要》的指导下,依据《标准》,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领域、不同阶段 (拟根据国家到 2010年完成“十一五”计划、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2049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要求,分为相应的三个阶段) 制定的具体行动计划

监测与促进体系 : 在计划实施的同时,建立 监测 与促进 体系,对计划实施的情况、成果进行全程监测和定期评估、分析,并根据监测和评估的结果对计划实施进行及时修正,以促进和保证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2049行动计划”的制订工作

工作任务

1.研究制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拟报请中央审定和发布实施。

2.研究制订《公民科学素质标准》。《标准》的制订在《纲要》的指导下进行。《标准》拟由“2049行动计划”制订工作领导小组审定颁布。

3.研究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建立监测与促进体系。在《纲要》和《标准》确定并发布实施后,由各有关方面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领域、不同阶段,在《纲要》和《标准》的指导下,制定一系列具体的行动计划(或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包括实施的目标、阶段、内容、方法和保障措施等,以实现《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同时建立监测与促进体系,以对行动计划实施的情况、成果进行全程监测和定时的评估、分析,并根据监测的结果对行动计划实施进行及时修正。

当前制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起草《纲要》和制订《标准》。

工作机构及职责

(一)“ 2049行动计划”制订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为行动计划制订工作的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由中国科协担任组长单位,中组部、中宣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为副组长单位,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为成员单位。

领导小组组长由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院士担任,副组长及成员由组长、副组长单位的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成员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二)“ 2049行动计划”制订工作顾问组和专家库

顾问组为行动计划制订工作的权威咨询机构,特邀有关方面的高层专家组成(名单另定)。顾问组主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和政策层面为制订工作提供咨询。

专家库邀请科学、教育、经济、社会等各有关学科、领域的专家组成,人数不限。所有专家都可为“ 2049行动计划”制订工作提供咨询和提出意见建议。根据工作的需要,可组织库内相关专家就某方面工作组成专门的指导或咨询机构。

(三)“ 2049行动计划”制订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领导小组办公室为领导小组的具体办事机构,设在中国科协。

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成员单位相关部门有关同志组成。办公室主任由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担任,副主任由组长、副组长单位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办公室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专门工作组。

工作方式

(一)以扎实的研究为基础

(二)加强协调和合作

(三)建立咨询制度

(四)向社会充分开放

(五)与试点工作同步进行

工作进度

(一)启动阶段( 20039月以前)

1.建立完善工作机构;

2.开展前期研究,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3.起草《“2049行动计划”制订工作方案》,提交领导小组审定。

(二)研究阶段( 20039?20043月)

1.开展专题性的课题研究;

2.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为制订工作建言献策;

3.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启动试点工作(方案另定)。

(三)起草阶段( 20041?20049月)

1.起草《纲要》。(20041?20046月)组织起草工作组起草《纲要》草稿,成稿后广泛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20045月前提交领导小组审议;领导小组审核定稿后,报请中央审定。

2.制订《标准》。(20043?20049月)建立《标准》制订专门工作机构,采取开放式方法,发动社会力量,吸收专业研究机构和相关专家、学者共同制订《标准》,成稿后广泛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20048月前提交领导小组审定。

(四)审定发布阶段

中央审定发布《纲要》;领导小组审定发布《标准》。

(五)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建立监测与促进体系阶段(方案另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