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试题一  答案  

一、
1、 王应红;2、明海;3、信天游;4、《双桅船》;5、《怀念萧珊》;6、延安大生产;7、“戏中戏”;8、无场次;9、茅盾文学奖;10、《麦地》
二、
1、(1);2、(2);3、(1);4、(1);5、(2);6、(4);7、(2);8、(2);9、(3);10、(1)
三、
1、(3)(4)(5);2、(1)(2)(3)(4);3、(3)(4)(5);4、(2)(3)(4);5、(2)(3)(4);6、(1)(2);7、(2)(3)(4);8、(1)(2)(4);9、(2)(3)(4);10、(1)(2)(4)
四、
1、《百合花》的艺术特色
    首先,作者选择的人物都是普通平凡的战士和老百姓,她们有血有肉、个性鲜明,与通常那种“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显然不同。其次,小说的表现手法也有许多独到之处。(1)从选材上讲,作者将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推为背景,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情景通过民工的叙述从侧面表现出来,而仅仅截取几个极为普通的生活横断面,从几件平凡的小事中深入开掘,展开对军民关系饶有诗意的描写。(2)在构思上善于以小见大。(3)作者还擅长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4)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
2、“元叙事”
    所谓“元叙事”就是一种故意暴露自己的叙事行为和写作活动以揭示小说的虚构本质的一种手法,它的目的就是有意识地瓦解经典现实主义的“似真幻觉”,达到一种亦真亦幻的效果。而这种“元叙事”的手法,主要是通过叙述角色、叙述过程和叙述语言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3、《向困难进军》的艺术特色
   第一,诗作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政治上的宣传鼓动性,感情真挚、激情如火,许多振奋人心的诗句犹如催征的战鼓和进军的号角,令人精神抖擞,奋发向上;第二,诗作将叙事、议论、抒情有机结合;第三,诗作成功运用了外来的“楼梯体”形式,但没有生硬地照搬,而是用汉语形式加以改造,使得节奏明快有力,气势雄浑壮阔,音节流畅嘹亮,便于朗诵和抒发奔放浩荡的感情。
4、《双桅船》的艺术特色
    第一,诗作以总体的象征来表现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第二,还具有内涵丰富性和主题多义性的特点;第三,诗作还具有典雅、端丽、温柔的抒情风格。
5、《拣麦穗》的艺术特色
    首先,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刻画小女孩的心理,心态描写真切细腻,感情真挚朴实;其次,作品在艺术上以“丑”显美,将两个人物形象都描画而为“美丑联体”的意象,外面都具有“丑”的特征,通过形“丑”与神“美”的错倒、反差,达到人性“美”的讴歌;寓意的深沉含蓄也是文章的一个特色;语言自然朴素、明净清丽,也是艺术上的鲜明特色。
6、《巩乃斯的马》的艺术特色。
    一、情感浓烈饱满,无论是描写、抒情还是议论,都满蕴着作者的爱马之心,对马的情有独钟;二、意境阔大雄壮;三、将思想的表现与感性的叙述、描写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清澈而又深邃的风格。
7、什么是“小剧场”演出方式?
    所谓“小剧场”就是把舞台安置在观众席中间,从而消除了舞台与观众席之间的距离。演员可以从观众席走上舞台或者从舞台到观众中间去演出,观众也可以直接参与剧中演出。“小剧场”使舞台演出与剧场观摩融为一体,演员与观众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交流。随着剧场形式的改变《绝对信号》采用了虚拟性的舞台设置。几个铁架、几把椅子搭起了一节“车厢”,用音响表示“火车”处在运行状态。演员从观众席走上舞台。这种演出方式打破了传统戏剧表演中的剧场与舞台、前台与后台的界限,从而大大地缩短了演出与观摩之间的距离。
8、田汉为什么采用“戏中戏”的结构?
    关汉卿是我国元代著名戏剧家,但他的事迹在《元史》中却无记载。由于史料的匮乏,给剧作的创作带来了诸多的困难。田汉以关汉卿创作、演出《窦娥冤》的过程为主线,来刻画、塑造了关汉卿的形象。这不仅因为《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最能体现他“为民请命”的精神,也因为主人公窦娥的性格与作家关汉卿的性格极为相似——在邪恶势力面前,宁折不弯。田汉在大胆采用这种通过关汉卿创作《窦娥冤》来反衬、塑造关汉卿形象的做法,使剧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五、
1、《茶馆》的艺术成就
    首先,剧作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的社会本质,展示了历史反战的必然趋势,但是它却没有选取重大的社会题材,没有去描写中国近戊戌变法以来的重大实践和重要的人物,而是通过“侧面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的方法,通过“裕泰”茶馆的兴衰来展现的;其次,剧作突破了传统的戏剧手法,不求故事情节的连贯,矛盾冲突的紧张激烈,而是采取了“人像展览式结构”,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的命运、沉浮,来完成作品的主题;第三,作品还比较集中的体现了老舍剧作的民族风格,充分发挥了作家熟悉旧社会、擅长写北京市民生活的特点,具有浓郁的“北京味儿”;第四,《茶馆》写得虽然是历史题材,但作者是立足于今天来反映过去的,因此,蕴含着强烈的新旧社会的对比。
2、《我与地坛》的艺术特色。
    散文界认为《我与地坛》风格独特,向人们提供了散文写作的新的可能性,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与创作主体有一定距离的创作散文,而是带有自传、自省、自诉的意味,创作主体以真实的身份投入到作品之中,坦诚地表现自己。在内容上,它打破了抒情、议论与叙事、写景的间隔,以思辩为主导,而又自始至终饱含情感,从容地辟出专章写景、叙事、绘人,容量丰富,内涵饱满。在这么长的篇幅里要容纳这么多的内容,结构显然是一个关键,但偏偏在这一点上,史铁生显示出大将风度,写得相当自由洒脱,他似乎无心于章法,率性而为,全文分章而列,各章之间难得见到起承转合的过程,好多章节开端接续显得似无关联,个别章节似乎是通过嵌入而组合进去的,但是整篇作品读过去又让我们感到生气灌注。史铁生是从大处着眼的,他抓住的是文章的氛围和情调,不管各章的笔法如何,不管是思辩,还是写事记人,全都透出一股情深思沉的味道,显得合谐而毫无龃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