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当代散文 >> 分析鉴赏 [回首页]
   《怀念萧珊》赏析    
 
     

                                                             

 

刻骨铭心的忆念,血泪交迸的倾诉

                        ——《怀念萧珊》赏析 

 

主题思想

文章写于文革”结束后的拨乱反正时期,当时人们还刚刚从梦魇中挣扎出来,怀着悸怖的心理反思着昨天的灾难。正是带着这样的一种时代情绪,作者追忆了在十年浩劫期间个人、家庭的悲惨遭遇――妻子的死、儿子的病、自己的艰难处境,以此抒发了对亡妻萧珊同志真挚淳厚、绵绵不绝的情怀,愤怒地控诉了四人帮迫害人民群众和知识分子的滔天罪行,揭示了十年动乱给国家、民族造成的灾难。文章所叙之事,尽管全是家庭、个人的生活琐细,然而其意义却超越了家庭与个人,字里行间都浸透着在那场浩劫中我们国家与民族的不幸遭遇,使文中所写的日常生活场景超 越了个人的意义,成为特殊的历史年代里的一个知识分子的见证。


   作品分析

巴金自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从1978121日写下第一篇《谈<望乡>》到1986820日写完最后一篇即第一百五十篇《怀念胡风》(陆续以每三十篇编为一集,共出五集,依次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和《无题集》),其间历时八年。写完这部全长四十二万字的散文巨著,对于年届八旬的巴金来说,不仅意味着工作的艰辛,它还更是一次老人对自己心灵的无情拷问,是一次伴随着内心巨大冲突而逐渐深人的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

巴金写《随想录》的出发点非常明确,就是要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个人的反省,正如他在后来所写的《随想录》合订本新记中说的:“拿起笔来,尽管我接触各种题目,议论各样事情,我的思想却始终在一个圈子里打转,那就是所谓十年浩劫的‘文革’。……住了十载‘牛棚’,我就有责任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受难。”他在《随想录》中真实地记录了“文革”给他和他的家人及朋友带来的身心摧残,《怀念萧珊》就是其中著名的篇章,事实上,整整一部《随想录》也正可以看作是巴金用纸和笔建立的一座个人的“文革”博物馆。

《怀念萧珊》写于19788月至19791月,发表于197922日至5日香港《大公报》,是巴金新时期散文创作中“缅怀故人”的一篇力作,也是巴金饱蘸着积压已久的血和泪,融合着满腔的真诚,深沉的思念,写下的动人心弦、催人泪下的掉亡散文。巴金在失去妻子萧珊之时,已是近古稀之年的老人,何以在六年后竟写出这样声泪俱下,情深意切的悼文?!女作家冰心在《关于男人》这篇作品里,把巴金称作是“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说他的最可佩处之一在于“他对萧珊的爱情是严肃、真挚而专一的”,透过这篇悼文的字里行间,人们更加敬重作家巴金高洁的品格,真挚的感情。
    作者怀念的是自己的妻子,通篇文章只是对生活琐事的回忆和怀念,甚至把对痛苦的回忆也看作是一种寄托情感的凭藉,汩汩的感情从心灵之源不断地涌出,向读者倾诉着难以排遣的哀思、痛苦与愤怒,情感真挚而丰沛,常常逸出抑制性的表述而洋溢开来,感人至深。

与怀悼散文通常写法不同的是,本文不是通过对死者一生的生平事迹的顺序概述来表达生者的思念的哀痛之情,而是着重于写萧珊在文革中的遭遇,最后才略写她的生平。文章详细回忆了她因受作者的牵连而受尽精神和肉体折磨的情景,在灾难的岁月里,夫妻相依为命,相濡以沫。她患了病,却得不到治疗。靠开后门住进医院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在极度的压抑和痛苦中离开人世。

文章看似随意写来,却在细节的把握与选择上,显出了高度的艺术敏感,比如,作者在文章中对萧珊默默而死情景的描写,尤其特别描写了她死前那一双美丽的眼睛,尽管笔墨从容克制,还是给人以极大的情感冲击力。


    艺术特点

 第一,感情真挚、蕴意深刻是文章的一大特点。文章通篇都是以善良人的悲剧和作家真诚的自我责备,来控诉四人帮的罪行。它不写文革时期血雨腥风的残酷现实,而是写一个不该过早离开人世的人的离世,但读者却随处都可意识到、体会到文革给社会、给千千万万个家庭带来的悲剧。萧珊,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文艺爱好者,一个成绩不大的翻译工作者,一个善良的好人;她性格坚强,忍辱负重,宽厚待人,富于牺牲精神,有着美好的生活追求;她愿意改造思想,希望看到社会主义的建成;在灾难的日子里,为了保护丈夫,她挨过红卫兵的打,愿多受一点折磨;她病倒了,还鼓励丈夫要坚持下去,因为坚持就是胜利;病情加重了,工宣队头头逼迫丈夫迅速返回五七干校,她还安慰丈夫说:你放心地去吧!”病危了,还关心丈夫的解放,儿子的肝炎;病得已经不能谈话了,见到熟人她有这样一种表情:请原谅我,麻烦了你们;临终时,她非常安静,睁大两只眼睛,很大,很美,很亮。作者对故人的情爱,真是字字血,声声泪。象这样善良的好同志,由于迫害而过早的去世,人们都会有一个明显的共识,文革的悲剧绝不能在中国重演。

 感情真挚,蕴意深刻,还体现在作家严厉的自审意识上。这种严厉的“自审意识,对于同代人说来,不能不是最好的揭示与警策。他用真诚的自我忏悔。无情地鞭挞自己的怯懦。他万分悲痛,说:我后悔当初不该写小说我甚至愿意为我那十四卷邪书,受千刀万剐是我害了她,只因为她是黑老K的臭婆娘,否则,她不会凄凉地死去,儿子也不会被剥夺好些公民权利我不该生儿育女……”面对不幸的亡妻、儿女,作家的自责、悔恨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同时也是对那场毁灭文化、毁灭人才、毁灭一切美的文革,进行了最有力的血泪控诉。

第二,追求自然天成,真实质朴的美的艺术境界,而不着意于艺术技巧,是巴金散文创作的重要特点。巴金曾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这在本文中得到充分体现。通篇都采用白描的手法直陈其事,娓娓叙说,无拘无束,朴素无华,但悲痛与愤怒的情感却奔涌其间。这种寓深沉于平淡,注炽热于静穆,倾真情于笔端的作法,正是本文富于魅力、扣人心弦的功力所在。 

 

阅读思考题

1.  简答《怀念萧珊》的主题思想。

2.  简析《怀念萧珊》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