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当代小说 >> 分析鉴赏 [回首页]
   《春之声》赏析
 
     
 

                       

   倾听时代的声音

      ——《春之声》赏析

 

 

《春之声》原载《人民文学》1980年第5期。是王蒙在新时期致力于小说创作的革新,采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第一篇代表作。曾荣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文革”后,复出文坛的王蒙,敏锐地感觉到了小说创作的必须变革。他主张“艺术方法要和生活的丰富多彩相适应”,认为复杂化了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需要复杂一点的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以,在创作了《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之后,他就开始了对西方“意识流”手法的大胆尝试。他用“意识流”手法来表现自己“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的生活经历和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创作出《春之声》、《海的梦》、《风筝飘带》、《蝴蝶》等一批中、短篇小说,向传统的小说观念和表现手法做出了挑战,推动了新时期小说变革和发展。 

作品分析: 

主题   小说通过主人公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在八十年代第一个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乘闷罐车回乡探亲的沿途见闻和心理联想,赞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的令人兴奋的转机,说明了春天就要来了,我的祖国是有希望的。

 

艺术特色:  

首先,作品大胆突破传统小说的结构方式,借鉴西方“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以主人公的感受、联想、会议来组织材料,形成了一种放射式的心理结构。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生活的转机是通过主人公岳之峰在闷罐车里的丰富联想来实现的。当岳之峰置身于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拥挤的车厢里时,他的思想却浮想联翩,忽东忽西如天马行空,从中国想到外国,从城市想到乡村,从过去想到将来。主人公的意识流动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突破了时空的制限,扩展了作品的容量。如,岳之峰听到车厢里旅客们的议论和牢骚,引起了他对祖国历史与现实、现实与未来的思考,这时,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在他心中转换成一种旋律和节奏,汽笛声、车轮声与他的思想感情的波流融为一体,变成了“历史、历史;现实、现实;立项、理想;哞——哞——哞——”、“赶上——赶上——赶上——”,他脑海里闪现的是莱茵河畔的高速公路,是山坡上的核桃树和暗绿色的河流,是法兰克福市民里的画面,也出现了西北高原故乡的山水、花草、小屋和童年的生活,出现了解放前夕平津学生大联欢的篝火晚会,出现了解放了的北平,飘扬的五星红旗和青年时代的初恋……,接着又想到了春天,春天的感觉、春天的声音、春天的希望…..。像这样随着人物意识流动的轨迹所至,按照人物浮想联翩的心理来写的小说,是心理结构小说。

   其次,作品还改变了传统小说从人物外貌、语言、行动来写人物的方法,直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运用直接内心独白和间接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对外界事物产生的感觉、联想、回忆、幻觉,甚至梦境等活动,以“主观镜头”折射客观事物,使客观事物以主观感受的形式出现,将客观再现与主观表现统一起来,体现了王蒙既面向客观世界也面向主观世界的创作思想。

   第三,作品还成功地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使作品的含义更深远、更令人思考。一方面,注意通过对祖国历史和现实的“纵”的对比,使人感受到深沉的历史感和时代感;另一方面,又从祖国的现实与外国的“横”的对比中,使人们看到祖国的落后和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以激励人们去顽强奋斗。而作品中落后、破旧的车厢,崭新的内燃机火车头,以及车厢内有人用先进的录音机学外语、播放外国歌曲等等,又都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象征意义。

阅读思考题:

1、《春之声》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

2、小说在艺术上有哪些突破和特色?

网络资源www.wenson .com/a54.htm _35k

        www.china wiiter .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