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当代小说 >> 分析鉴赏 [回首页]
   《“锻炼锻炼”》赏析
 
     

 民间立场的曲折表达

——赵树理《“锻炼锻炼”》赏析

《“锻炼锻炼”》发表于《火花》19588月号,是赵树理“问题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赵树理曾指出:“我的作品,我自己常常叫它是‘问题小说’……再如,《“锻炼锻炼”》也是因为有这么个问题,就是我想批评中农干部中的和事老的思想问题。”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一个自觉的农民的代言人,赵树理面对举国上下的“大跃进”,敏锐地感受到了农村所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1959年,他曾写了《公社应该如和领导农业生产之我见》一文,委婉地提出了自己对农村工作的看法。文章交给了当时的中共党刊《红旗》杂志,但尚未发表时,中共的“庐山会议”已经召开,错误地批判了以彭德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赵树理的文章被转到了中国作家协会,当作“右倾思想”的代表进行了批判。到了1962年,随着一连串的“调整”政策的落实,政治上出现了较为宽松的瞬间,在大连举行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简称“大连会议”)的发言中,赵树理谈到了当时农村的一些情况,说:“60年简直是天聋地哑”。可见他对“大跃进”前后农村生活的看法。小说《“锻炼锻炼”》正是他源于对生活这种认识和思考的成果。 

作品分析 

主题   小说以揭示“争先社”矛盾的两张大字报为中心线索,写出了农业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通过对“小腿疼”闹社房、“吃不饱”拨弄是非和棉田里风波的描写,展现农村落后群众好吃懒做、损公肥私的行径,以及老主任王聚海对这种行为的一味迁就,副主任杨小四等对这种自私行为所作的斗争,相当深刻地揭示出“大跃进”时期农村沉重而复杂的社会现实,曲折的表达出作家对农村问题的思考。 

人物 “小腿疼”和“吃不饱”是作品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作为农村的落后妇女,两个人除了好吃懒做、爱占便宜的共同特征之外,还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小腿疼”是一位落后的老年妇女。她在村里的辈分高,平日里倚老卖老,刁钻、撒泼。年轻时“小腿疼”为了支使丈夫,“落下”个腿疼的“病根儿”,高兴事不疼,不高兴时就疼;赶集、串门、走亲戚、赶庙会时不疼,干活儿时就疼。后来丈夫死了,儿子还小时不疼;等到儿子结了婚,为了支使儿媳妇,就又疼了起来。不允许儿媳妇下地劳动,每天在家端水、送饭的伺候她。到了有便宜活儿的时候,她总是少不了她。因此,当听说允许“自由拾花,她立刻盘算怎样能多捞一点儿。当她的“自由拾花”被发现时,她不仅破口大骂,还大闹了社里的会场,最后迫于压力,才承认自己的错误。相比之下,“吃不饱”李宝珠则是位有着“新观念”的落后人物。李宝珠年轻漂亮,在周围十里八村是数得着的“人物”。她认为“女人一生的幸福是由男人决定的”,为此要找一个吃供应粮的“干部”结婚。几年过去了,干部没找到,只好找个农民,李宝珠又提出了十分苛刻的“要求”,诸如,结婚后不下地干活儿,在家里掌握经济大权,家里的活儿只管做饭,等等。结婚后,由于丈夫并不符合她心中的“标准”,她又认为不必“从一而终”,应该进行重新选择。于是,她不把丈夫当成自己人看待。平日里,丈夫吃什么、丈夫穿什么,都由她决定,丈夫不许有任何异议,否则就离婚;自己则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穿什么买什么。当社里动员她参加劳动时,她却以粮食都被丈夫吃光了为借口拒不参加,并由此留下个“吃不饱”的名声。在“自由拾花”的过程中,她四处“撺掇,搬弄是非”,又胆子小,能见风使舵。当“自由拾花”被捉后,她立即表示愿意接受处罚,当众认错。小说相当细致地刻画了她们既可憎又可笑的形象。其他人物,如老主任王聚海,副主任杨小四等的形象也很鲜明。 

艺术特色   《“锻炼锻炼”》依然保持了赵树理小说的艺术风格。首先,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作品是以作家自己对农村生活的体验和调查为基础来进行创作的,所涉及的内容、事件和人物都来自生活的真实,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因此,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其次,作品依然采用了作家经常使用的“评述体”式的结构,注意情节连贯、结构完整、脉络清楚、环环相扣。小说从杨小四的“大字报”开始,引出了争先社促存在的“问题”和“小腿疼”、“吃不饱”两个落后人物,在一一介绍王聚海和杨小四……,直至问题的解决。这样的结构安排,不仅符合农民的欣赏心理和习惯,还是小说的叙述连贯,增强了可读性。第三,注意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描写人物。赵树理很少孤立的描写人物,往往通过人物独具个性的言行,来概括出人物独特的性格特征。如王聚海凡事总说“锻炼锻炼”,既表现了他的官僚主义,不相信别人,也突出了其性格的特点。第四,语言的通俗流畅。赵树理善于使用广大农民鲜活的口语来进行创作,不仅富于个性化的特征,还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也易于读者的理解。 

争论与反响   《“锻炼锻炼”》发表后,很快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毁誉者兼而有之,曾引起过三次争论。1959年,有这篇作品引发了一场关于文学如何正确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讨论。第二次是1964年,文艺界批判“中间人物”论和“现实主义深化”论时,《“锻炼锻炼”》被公开点名,认为是“没有能够用饱满的革命热情描画出革命农民的精神面貌”。“文化大革命”中,《“锻炼锻炼”》又被诬为“写中间人物”论的“黑标本”,“‘现实主义深化’论”的“代表作”。粉碎“四人帮”之后,赵树理及其作品重新得到了公允的评价。但也应指出,作品中的“大字报”、“大辩论”,以及杨小四等人采取的欺骗、恐吓等方法,都明显带有着时代的印记,是不足取的。

阅读思考题:

1、  应当如何理解《“锻炼锻炼”》的主题?

2、  比较“小腿疼”、“吃不饱”的性格特点。

3、  结合作品,谈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网络资源:www.mypcel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