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的反思与审视
——《合坟》赏析
作为“晋军”的新锐,李锐的小说不同于传统“山西派”的创作,也不同于柯云路等人的创作,而是表现出在继承“山西派”传统之上的突破和超越。他的一部分作品,以其对偏远山区闭塞生活的真实描写和对中国农民文化心理的深刻揭示,以及言简意丰的叙述形式而引起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合坟》是其总题“吕梁印象”中的一篇。发表于《上海文学》1986年11期,《小说选刊》1987年第2期转载。曾荣获1986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收入李锐的小说集《厚土》之中。
作品分析:
主题
小说描写纯朴善良的吕梁山区神山谷村村民在老支书的带领下,为十四年前保卫“大寨田”在洪水中死去的女知识青年玉香“结鬼亲”的故事。作品紧急围绕这样一个既“婚”又“丧”的生活断面,展现了山民们心理上种种微妙、复杂的颤动,揭示出围绕着一事件所深蕴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深刻内涵。
在世界各民族中,每个民族的婚丧习俗都包含着本民族丰厚的文化积淀。很多作家都自觉地从婚丧俗入手,对民族文化、民族心理进行深入地挖掘和揭示。我国现代作家王鲁彦就创作了描写浙东农村结“冥婚”习俗的小说《菊英的出嫁》。同样,李锐也选取了这样一个角度,来透视吕梁山山民的心理文化积淀。
老支书虽然已经不当好多年了,这次却带着大家为十四年前被洪水卷走了的女知青玉香迁坟、结鬼亲。老支书的老伴儿,一边纺线一边思量,那女子要不死,该有一堆娃娃了。坟场这边,人们一边刨坟,一边怀旧,觉得那姑娘孤单的叫人心疼。他们想起了当年修大寨田的情形。一场大雨来临,大寨田挡不住洪水,知青们像电影里一样,挽着手臂跳下去堵洪水,结果玉香被洪水卷走了淹死了。她了报纸,成了楷模……。回忆起来,有人怨修大寨田,有人反驳说死或都是命中注定的,又有人说学堂里的娃娃病了一大堆,似乎是因为学堂是用玉香事迹陈列室改的。玉香的坟刨开了,他平日用的《毛主席语录》的红塑料皮还在,而玉香那白嫩的身体已化作一副白骨。老支书指责人们迷信,自己却半夜三更去给玉香烧纸,似乎它的行为与别人完全不同。而分头的响动,则是村民们被惊醒,“悚然支起耳朵来”。小说《合坟》就通过这样一个既是“婚”又是“丧”的生活场景,将“往日的岁月活生生地挖掘了出来”,从而揭示出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和心理内容。
艺术特色
首先,作品具有深厚、沉重的文化意蕴和内涵。《合坟》所表现的是人生的悲剧。下乡女知青玉香当年为保卫“大寨田”、抗洪而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十几年后,当年的知青们早已回城,只有玉香孤零零的留在这神山谷村。山民们感于玉香的孤单,决定为其“结鬼亲”。“结鬼亲”又称“配干丧”,一般是指父母为自己死去的亲儿女寻找一个伴侣的纯朴做法来完成自己做父母之职。这不仅仅是寄托对死者哀思,更重要的是寓含着一种传统文化的特征,反映出了村民们对安逸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已到80年代,他们仍然用“配干丧”——这种传统的、最能尽情表现他们对死者深挚、真诚的感情方法,来完成本应由父母来完成的职责,充分表现了山民们的纯朴和善良,然而,他们的纯朴善良,他们的好意却是通过迷信来完成、实现的。老支书口口声声斥责别人“封建
”、“迷信”,自己却在一边也搞“迷信”。通过这善良与愚昧、美好与丑陋、恭顺与粗鄙的相互交织,让人们从这奇特的生活现实中,看到了中国农民思想现代化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其次,作品还具有叙述简约的特点。(1)作品采用了简约化的结构方式。采取了生活断面的写法,十四年前玉香牺牲的情景,是通过挖坟时人们的对话叙述出来的,这就大大浓缩了作品的现实时空,也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2)人物语言高度简约。山区农民的性格是内向的、聚敛的,他们的话语简单却有力,每句话后面都有一个深远、丰富的现实世界,也有一个深远、丰富的内心世界,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这即符合农民的特殊性格,又符合叙述简约的需要。(3)作品运用了一些象征性的描写。象征事物的内涵超越了事物本身,包括了丰厚的意蕴。如小说中那纺锤的描写,不仅使人想到生活的古老与滞重,也把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厚积淀丝丝缕缕地抽出来、拈起来,使产生丰富的联想。
阅读思考题:
1、
作家通过《合坟》表现了怎样的思考?
2、
《合坟》的艺术特色。
网络资源:www.emz.com.cn/writer/mjList.asp?typeID=32
- 8k
www.allart.com.cn/book/xdwx/l/lirui/000/001.htm - 14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