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问题的现实批判
――《大雁情》赏析
报告文学《大雁情》发表于1979年《十月》第1期,是黄宗英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继《哥德巴赫猜想》后,我国报告文学中歌颂知识分子的又一杰作,曾获1977一1980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主题思想
作品真实地描写了女科学工作者秦官属同志献身科学的先进事迹与坎坷经历,由衷地赞美了她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忘我工作的高尚情操与圣洁的心灵,并且再次向社会发出了要尊重人才、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呼吁。
作品分析
1978年春天,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它激发了全国人民学习科学技术、投身“四化”建设的热情。但由于长期“左”的思想束缚,在知识分子政策上还存在严重问题。大会上学者云集,群贤毕至,正式代表就有5000多名。黄宗英却把目光投向了一个独立长城墙边、凝望北去大雁的女性——“非正式代表”秦官属,选择了这样一位人们并不熟悉而且又有争议的人物作为描写对象。通过对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植物学家坎坷经历和创造性劳动的描述,热情歌颂了她艰苦创业、献身科学的精神,敏锐而及时地提出了如何正确看待、评价知识分子及他们的科研活动这一重要问题。作家向全社会呼吁:要为“四化建设”发现人才、造就人才,并合理使用人才。对现实生活中那些对知识分子似是而非的责难,以及一些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态度,作家表示了义愤,提出了诚恳的批评。
作品的主人公秦官属是位品德高尚、个性坚强的女科学工作者。她在艰难的处境中,从不动摇为社会主义建设献身的决心。在重重困难面前,始终坚持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艰苦工作,从不妥协退缩。还在她作为大学林学系的学生时,就有人劝她转系,说:“女同志搞林,受不了那份苦。”她却说:“我还没受,怎么就断定受不了?”为了林业,在学校里,她和老师、同学一起,“驰马、骑驴、跨骆驼”,踏遍陕北高原、渭水河滩;深入内蒙古的茫茫草原,新疆的阿尔泰山……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在陕西植物园任实习研究员,担任了杨树树种优选研究专题的业务组长。但是在文革”时期的极左路线干扰下,她被扣上种种罪名,由重点培养使用对象,变成重点批判对象,杨树研究课题被取消了。然而,当发现有人要锯那仅存的外国杨树树种时,她一下就站到了杨树前头,大喊大叫:“为什么要锯杨树树种?谁敢锯,就先锯了我!”她被调去搞野生药物的训化栽培,这不是她的专业,开始她赌气,但转念一想:“我不能和人民赌气,不能和党赌气。没有党,我能上大学?人民需要药,我就不信学不会。”商洛山区洛南县药材公司的老王说:“老秦和我们一起艰苦创业。我们没去的山,她去了;我们吃不了的苦;她吃了;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她解决了。——所以我们都敬佩她。”山里老人、娃子都认识她,他们说:“秦师傅离儿别女,扔着老伴,把心扑在俺这苦山圪垃里。她黑着头发进山,如今白了头发,俺们忘不了她。”作者用调查采访来的事实,充分揭示了秦官属的理想、志愿、毅力以及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
艺术特点
黄宗英报告文学的叙述方式也与众不同。她常常以“我”与描写对象的交往为线索,将自身介入于所描写的对象世界,让读者随同“我”的采访过程,多侧面、多角度地认识人物,因而显得自然、亲切,人物有立体感。
《大雁情》写秦官属并不仅从她的先进事迹入手,而是把她放在多重矛盾冲突中逐步展开。既如实地写了秦官属的工作经历、工作困难、工作成绩,又具体叙述了不同的人对她的截然不同的评价。山里人对秦官属这样亲近敬重,有人却说她“脱离群众,脾气极坏,骄傲自大,特爱吵架撒泼”;她指导山区人民种植药材,使大家认识到“科学比神仙强”,但还有人说她“个人主义,成名成家严重”。也有人说“地主的女儿,始终跟反动家庭划不清界限”,“她不能正确对待‘文化大革命’中群众对她的帮助,至今耿耿于怀”,“本来不想进山,更不想去搞野生药物栽培,是组织上说服才勉强去的”等等一些似是而非,子虚乌有的东西。有人赞扬她,也有人指责她。作者把赞颂和非议交错叙述,让读者自己去思考、评价,从而认识秦官属的本来面目。这样就使主人公的优秀品质给读者留下了更深的印象,也对当时对知识分子的一些压抑和偏见有个清醒的认识。作者还是禁不住用富有象征意义的诗来赞美她:
似杨枝沾土就活,
效丹参红在根本,
如桔梗开花漫野,
怀远志感报春晖……
《大雁情》的标题艺术也是人们称赞的。以“大雁情”为题,富有诗意,寄寓着作者的深情。作者曾说:“我希望大雁把这声音传得远一些。天高任鸟飞。今天能够翱翔了,真正看一看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生了什么事,发生了什么变化。听一听渴望着的未来与我们的呼吁,不要让悲剧重演了。这就跟大雁联系上了,用了《大雁情》这一标题。我希望大雁春天飞回来的时候,能看到更新的景象。”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标题,抒发了一种激荡深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
作品分四个部分,也别开生面地用了带有不同标点符号的“她”作小标题。第一部分,“她……”写秦官属参加全国科学大会,“是一位生活在群众中的、朴朴实实的科学工作者”,是一个先进人物。这是她本来的面目。但她却声称“处境很为难”,拒绝采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作者在“她”的后面加了个省略号,引起读者的关注。第二部分,“她?”写作者到秦官属工作单位调查,听到的一方面是西安植物园部分人对她的非议,另一方面却是商洛县药材公司同志对她的赞扬。这就矛盾了。她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自然还得打个问号。第三部分,“她”,写作者到商洛山区洛南县药材公司和谢底大队药场调查,一致认为秦官属是先进人物。被歪曲的真相弄明白了,应还给她本来面目。所以“她”的后面取消了问号。第四部分,“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先进人物,非议者们始终不承认现实,仍有“理”有“据”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作者只得在“她”的后面加上两个问号,清楚地告诉我们:正确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不是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吗?作者巧妙地安排这样几个小标题,用“大雁情”的大标题相印照,把呼吁、希望留在了读者心间,从而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阅读思考题
1.简答《大雁情》的主题思想。
2.
简析《大雁情》中小标题的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