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当代小说 >> 分析鉴赏 [回首页]
   《冈底斯的诱惑》赏析
 
     

    马原像 

         马原的“叙事圈套”

                          ——《冈底斯的诱惑》赏析

 

《冈底斯的诱惑》发表于《上海文学》1985年第2期,是马原的代表作之一。后收入马原的小说集《西海无帆船》之中。

一般来说,人们在试图理解某种新的事物时,往往这种事物置于我们以往的经验中加以观照。但是,当我们把马原的小说置于以往的小说阅读经验中去的时候,就会发现全然不对了。与以往的小说不同的是,马原在小说中所提供的不是一种现成的因果关系,而只是一种可能性,因此,他要讲述什么故事,表现什么主题,就变得不甚明了,甚至莫名奇妙了。而所有这一切,都源于马原的独特叙事方式。马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把小说叙事因素至于比情节因素更重要的地位,并对此进行了比较成功探索的当代作家。《冈底斯的诱惑》就是他这一探索的代表作。

要理解马原的小说,理解《冈底斯诱惑》,就必须理解他的叙事方式。马原的叙事方式与传统叙事方式不同,是一种“元叙事”。所谓“元叙事”就是一种故意暴露自己的叙事行为和写作活动以揭示小说的虚构本质的一种手法,它的目的就是有意识地瓦解经典现实主义的“似真幻觉”,达到一种亦真亦幻的效果。而这种“元叙事”的手法,主要是通过叙述角色、叙述过程和叙述语言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作品分析:

主题   小说以几个外来的年轻探求者进藏后的见闻,写出了冈底斯高原神秘的风土人情,并且借助独具一格的艺术手法,巧妙地传达了西藏神话世界与藏民原始生存状态对现代文明的“诱惑”,以及这种诱惑的内在含蕴。 

艺术特色   马原的小说打破了内容与形式、真实与虚构的界限,把叙事本身看作审美对象,在小说的叙事方法上进行了革命性的试验,给传统的小说观念带来了有力的冲击和挑战。其主要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元叙事”手法的运用。所谓“元叙事”是指一种故意暴露自己叙事行为和写作活动以揭示小说虚构本质的一种手法。这一手法在小说中被马原不断使用。在小说的第4节中,第一级的叙述者“我”直接跳出来,对读者声明这里的故事不是爱情故事;在第15节,他又站出来与读者直接讨论小说的“结构”、“线索”和“遗留问题”,如顿月为什么莫名其妙地断线,为什么不给未婚妻尼姆写信?接着,这个叙述者以讨巧的态度粗暴地告诉读者,顿曰“入伍不久就因公牺牲了”等等。马原这种做法显然是出于小说技术上的考虑,这种自觉地暴露小说虚构性的技法可以产生一种离间效果,明确地告诉读者,虚构就是虚构,不能把小说当成现实。马原通过“元叙事”的手法不但反讽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情节连惯性以及基于此基础上的现实的整体性与真实性,和从根本上质疑经验的整体性、连续性与确实性,正是在这一点上,动摇了小说的“似真幻觉”。

其次是小说的结构。在结构上,采取了以四个若断若虚的故事的非逻辑性套层组合的方法。小说由四个故事(片断)组成:老作家的故事,猎人穷布的故事,陆高、姚亮的故事,顿珠、顿月的故事。这几个故事(片断)几乎毫无关联,而在人物上又有某些重合。这种些有头无尾,抽取了因果关系的神秘的故事片断拼合在一起,不仅是对小说结构的一种颠覆——小说作为一种整体化、有序化虚构的本质的颠覆,还使那些神秘的、求知的因素构成了一种浓重的神秘氛围。但作者从来不准备告诉读者这些神秘因素到底是什么?他们是否真实存在?抑或只是人们的幻觉和臆想?而这种种疑问在小说中都是没有结果的,只是等待读者去阅读、思考。

第三是叙述方式的任意选择。叙述方式是受因果关系逻辑制约的,但在马原的这部小说里,顺叙、插叙、多重交替使用,却并无固定的规则,也没有时间的连续。这实际上是对小说固定的时间观的有意破坏。

第四是叙事视角的随意转换。在小说中,马原有时用限制性的第一人称叙事,而有时又是全知性的第三人称,甚至还有第二人称叙事;即使是同样的第一人称,但所代表的发言主体也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叙事者和统一的叙述视角,因而也没有统一的小说世界。

阅读思考题:

1、  什么是“元叙事”?

2、  《冈底斯的诱惑》在艺术上有什么特色?

网络资源: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m/02-ma_yuan/ma_yuan.htm - 6k

          www.99read.com/shopstreet/product.aspx?gdsid=101952 - 4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