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当代戏剧 >> 分析鉴赏 [回首页]
   《关汉卿》赏析
 
     

                           

              根据田汉剧本改编的粤剧《关汉卿》(主演:红线女、马师曾)

一代戏剧大师的激情人生

             ——《关汉卿》赏析

 

田汉的《关汉卿》是一部十二场的历史剧。发表《剧本》1958年第5期。1959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收入《田汉文集》第七卷。是作家建国后创作得最成功、最有影响的一部剧作。

    关汉卿是我国元代著名戏剧家,“是一位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家”,是一位“有思想有理想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者”(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戏剧创作700周年的题词,《戏剧报》1858年第12期)。但是,这位名重一代的戏曲家,他的生平事迹,在《元史》竟毫无记载。迄今为止,我们只能从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中知道他的点滴情况。田汉为了塑造好关汉卿的形象,阅读了《元史》、《元典章》、《马可波罗行记》、《青楼集》、《关汉卿杂剧选集》等大量资料。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元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社会矛盾,把握了关汉卿性格的本质特征,发挥了他那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力,以如椽之笔创作了这部杰作。 

作品分析  

   为了更好地把握和塑造关汉卿的形象,田汉在较广泛地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关汉卿所仅存的18部剧作中,选取了《窦娥冤》作为剧作的主要情节线索。这不仅因为《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最能体现他“为民请命”的精神,也因为主人公窦娥的性格与作家关汉卿的性格极为相似——在邪恶势力面前,宁折不弯。田汉在大胆采用这种通过关汉卿创作《窦娥冤》来反衬、塑造关汉卿形象的做法,使剧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主题   剧作以关汉卿最重要的作品《卖娥冤》的创作始末及其演出前后的遭遇为线索,展开了统治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者之间的斗争,在斗争过程中揭示了元朝统治者的残暴、腐朽,控诉了当时社会的罪恶,热情歌颂关汉卿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他那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反抗元朝黑暗统治、为被虐杀的平民百姓伸张正义的高贵品质。 

人物形象   历史上的关汉卿,曾把自己比作“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散曲《不服老》)。这正是田汉塑造关汉卿性格的基点。

在剧作中,关汉卿不仅是一位剧作家,更是一位以笔为武器同草菅人命的赃官污吏进行英勇斗争的战士。他为人正直、倔强,又但是,关心民众疾苦,并勇于为贫民百姓的悲惨命运而呐喊。田汉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刻画了他的形象和性格特征:一方面将其置于在“蒸、煮、捶、炒”的险恶环境中,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凸显出他的“铜豌豆”性格。戏一开场,作者即把关汉卿推到杀气腾腾的典型环境中。朱小兰冤死刀下,刘二姐白日被劫,使这位耿直善良的剧作家决心把朱小兰这件案子“写成一个杂剧,一定得把这些贪官污吏的嘴脸摆在光天化日之下示众;一定得替那些负屈衔冤的好心女子鸣鸣冤,吐吐气”。写戏讨程中,戏剧界的败类白和甫(修订本中改为叶和甫)先是污蔑关汉卿是“烟花粉黛”的大师,继而对他威胁、利诱,要他停止写作,但遭到关汉卿的断然拒绝:“我既然决定写,就对我写的负费任,生死祸福自已去当”。在朱帘秀、王和卿等戏剧同仁的鼓励和协助下,《窦娥冤》终于上演并获得成功,赢得了观众“与万民除害”的喝彩声,但也触怒了权臣阿合马,戏剧冲突进一步激化。阿合马威逼关汉卿改戏,并下达了“不改不演,要你们脑袋”的最后通牒。在封建统治者的淫威面前,关汉清针锋相对:“宁可不演,断然不改”。朱帘秀劝他连夜离开大都,他决不同意:“那怎么成,不要脑袋就都不要吧!”由于《窦娥冤》完全照原词演出,关汉卿和朱帘秀一起被捕入狱。第八场是全剧的重头戏,关汉卿在狱中经受了更为严峻的考验。阿合马被王著等刺死后,白和甫奉忽辛面谕诱劝关汉卿出卖王著,关汉卿怒火难遏,重重一记耳光把白和甫打倒在地,并把他痛骂了一顿。在生死关头,关汉卿表现出“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的高尚情操。关汉卿和朱帘秀志同道合、患难与共,在斗争中滋长了忠贞的爱情,一曲《双飞爹》倾吐了他们的共同愿望与理想,使关汉卿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至此,关汉卿嫉恶如仇、百折不挠、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铜豌豆”性格在“蒸、煮、锤、炒”中得到了淋滴尽致的表现。

另一方面还着重表现了他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剧中写了刘大娘为他提供了比较具体的创作素材;朱帘秀、杨显之鼓励他写《窦娥冤》;朱帘秀敢演;谢小山帮助他推敲剧本;玉梅积极为演出伴奏;王和卿为演出奔走剧场等等,这些都充分表现了关汉卿与群众有着亲密的关系。关汉卿为老百姓的苦难呼喊,说真活,斥暴政,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因此,人民群众都支持他、帮助他。田汉这样写关汉卿.形象地说明关汉卿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他是人民的剧作家。

    剧本还成功地刻划了不坚贞不屈、以死相拼的朱帘秀的动人形像。朱帘秀这个人物历史上也是实有其人的。田汉凭借充分的艺术想象,塑造出一个血肉丰满的形象。与关汉卿相比,朱帘秀更富理想色彩。她那愤世嫉俗、坚定勇敢、舍己为人的侠妓性格,是在斗争中受到关汉卿的影响逐渐发展形成的;同样,朱帘秀也帮助和鼓舞着关汉卿以笔作刀,参加斗争。当关汉卿“怕戏写出来没有人敢演”时,朱帘秀就自告奋勇:“你敢写我就敢演!”关汉卿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朱帘秀劝他暂时避开,“这里的事由我承担,你放心,我宁可不要这颗脑袋,也不让你的戏受到一点损失。”后来,果然承担一切,声明“关先生原是改了的”,只因“我一时背不上来,没法子,只好全照旧词儿唱了”。为了保护关汉卿这位“一代作者”,朱帘秀就像寞娥救婆婆那样,把担子往一人肩上挑。在狱中,她对关汉卿说,“窦娥不正是这样的女人吗?她至死也不向敌人低头”,“我喜欢这样的女人,我也愿意像她一样地死去……,我现在真不知道是在过日子,还是在台上。”这两位在同一条战线上斗争的戏剧战士,互相依存,互相辉映。他们之间的爱情,是这一场斗争的必然结果。

赛帘秀是一个次要人物,戏很少,但她为正义斗争不惜牺牲的倔强个性,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艺术特色

   首先,浓郁的抒情性是剧作的显著特色。田汉擅长运用诗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感受,刻画人物的性格。为了更加酣畅地抒情,田汉从1929年写作独幕诗剧《南归》开始,在剧中直接加入诗歌和音乐的成分,作为抒情的艺术手段。在建国后的几部代表作中,这一手法运用得更为普遍更加恰到好处。《关汉卿》第八场中,一曲关写朱唱的《双飞蝶》,赞美了关、朱的战斗友谊和忠贞爱情,将全剧抒情氛围推向高潮:“将碧血,写忠烈,作厉鬼,除逆贼,这血儿啊,化作黄河扬子浪千叠,长与英雄共魂魄!……俺与你发不同青心同热,生不同床死同穴;待来年遍地杜鹃红,看风前汉卿四姐双飞蝶。永相好,不言别!”田汉剧中诗与音乐的穿插,有助于塑造人物,揭示主题,而且使舞台笼罩在浓厚的抒情气氛和浪漫情调之中。

    其次,情节的传奇色彩是剧作的又一显著特色。田汉是一位富有浪漫精神的剧作家,他在进行艺术构思时,极力追求剧情的传奇性。就一般而言,田汉的戏剧情节比较复杂,矛盾冲突尖锐激烈,戏剧性强,这些特点是与作品的传奇色彩紧密联系的。《关汉卿》一剧,曾两次写到死神如何逼近关汉卿的紧张场面,眼看他身处绝境,作家突然笔锋一转,让他“虎”口脱险,大难不死。主人公的传奇性遭遇,既出乎读者、观众的意料之外,却又在田汉艺术构思的情理之中。

    第三,剧作还成功地采取了“戏中戏”的结构。由于关于关汉卿史料的匮乏,给剧作的创作带来了诸多的困难。田汉以关汉卿创作、演出《窦娥冤》的过程为主线,来刻画、塑造了关汉卿的形象。这样做不仅可以通过《窦娥冤》的创作演出过程,真实地展现元朝的社会历史生活,还可以突出主人公关汉卿的性格,起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阅读思考题

1、  田汉为什么采用“戏中戏”的结构?

2、  分析关汉卿的形象。

3、  《关汉卿》的艺术特色。

 

网络资源:www.ccnt.com.cn/show/chwindow/culture/huaju/xzhghj/ghq.htm - 5k

          www.white-collar.net/wx_hsl/dangdai/xd_02/csh_ddwxs/042824.html - 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