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世界的独特叙述
——《十八岁出门远行》赏析
《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于《北京文学》1987年第1期,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它标志着余华作为一个作家,而且是当代先锋作家正式登上了文坛,并初步确立了不可替代的余华风格和他在当代文坛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新时期小说创作在经历了伤痕、反思、改革和寻根思潮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以马原、苏童、格非、叶兆言、孙甘露、余华、北村等为代表的小说创作,以完全不同于传统小说的面貌出现,给文坛以全新的气象。他们不再重视在小说中“写什么”,而是着力探索“怎么写”,于是,我们看到这些作家五彩缤纷的叙述风格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语言表达。现在一般把这股小说潮流称为“先锋小说”。余华就是“先锋小说”创作队伍中的领军人物。《十八岁出门远行》是其代表作。
作品分析:
尽管《十八岁出门远行》不是余华的第一篇小说,但是仍有很多人愿意把它看成是余华的处女作,认为它“是余华的小说精神的秘密和诞生地”。这篇作品一发表,马上引起了批评界的关注,因为在它的现实主义的白描背后所透露出的荒诞使其表现出了独特的先锋性的光芒。
内容与主题
小说写了一位年满十八岁的小伙子初次单独出门闯世界的经历,看上去像是一部“成长小说”的序曲。十八岁意味着长大成人,可以单独面对世界了,意味着个人对世界的哲人、衣物和权利。一个十八岁的小伙子,想“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这的确是件好事情,而且是必要的。事实上,主人公“我”也正是这么认为的。这可以看成是“我”的一次成人仪式。于是,“我”“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朝着未知的世界出发了,但这并不是一次愉快地旅程。“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橡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想一条船。这年我十八岁,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所以我格外珍重它们。我在这条路上走了一整天,已经看了很多山和恨多云。所有的山和所有的云,都让我联想起了熟悉的人。我就吵着他们呼唤他们的绰号……”,“我”模仿着成人,与外面的世界打交道,与卡车司机搭讪、递烟,得到的却是冷漠的拒绝。遭受冷雨知是厄运的开始,外面的世界是在年轻的“我”看来是那样的难以理喻,不合逻辑,“我”试图亲近外面的世界,得到的却是暴力的回报。现实在“我”面前展示了一个无法理喻的怪异的世界:运苹果的卡车司机伙同他人抢劫了自己的货物,又与同伙们一起扬长而去;“我”因为保护苹果被打得遍体鳞伤,最后只好与同样被抢劫的遍体鳞伤的汽车在一起,在机器的世界里(那辆被拆毁的汽车驾驶室里)找到了抚慰。暴力是荒诞世界奉献给“我”的“成人仪式”的第一份礼物,也是“我”初历人生的第一份宝贵经验。
主题
小说通过刚刚年满十八岁的“我”第一次出门远行的经历,讲述了“我”在一天中的经历(走路、搭车、被抢、自己在车里过夜等等),但是作者并不是要讲述一个关于“我”的经历的故事
,而是通过故事的载体,表达了“我”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觉;从而表现出作家超人的叙事才能。
尽管《十八岁出门远行》不是余华的第一篇小说,但是仍有很多人愿意把它看成是余华的处女作,认为它“是余华的小说精神的秘密和诞生地”。这篇作品一发表,马上引起了批评界的关注,因为在它的现实主义的白描背后所透露出的荒诞使其表现出了独特的先锋性的光芒。
艺术特色
首先是对荒诞世界的真实表现。尽管先锋实验小说作家声称,写什么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怎么写。小说自始至终充满了种种不确定的、令人难以捉摸的情境:“我”被父亲要求出门远行,走了一天,才想起搭车,却一直没有车经过;汽车突然的出现,后来又突然的抛锚;老乡涌上来抢苹果,“我”为保护苹果被打得满脸是血,而司机不仅对发生的一切视若不见,还对着“我”快意地大笑不止。整个过程犹如发生在梦境里一般,充满了怪诞和不可思议。小说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所描述的一切都是逻辑的,但又准确无误。它用多种可能性瓦解了故事本身的意义,让人感受到一种由悖论的逻辑关系与清晰准确的动作构成的统一所产生的梦一样的荒诞世界。而作家正是通过“我”的第一次出门远行的离奇遭遇,表达了对世界的看法:陌生、荒诞、无法理解,无从把握,从而流露一种人生漂泊的悲观情绪。
其次是独特的叙述方式和语言表达。传统的阅读习惯,总是让人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作品的所指上,或者说,放在作品所写的内容上,而不重视对表达过程的考察。这篇小说则将我们的注意力从传统小说的故事中分离,长久地停留于作品独特的叙述和精妙的语言表达上。让人们从其小说独特的叙述中,领略到作家对世界的独特感受和通过叙述所表现的语言的巨大张力。例如,在作品中余华写道:“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我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了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头发”;“爬起来用手一摸,鼻子软塌塌地不是贴着而是挂在脸上,鲜血像是伤心的眼泪一样流”等等。从这样的句子,这样的行文中,人们感到了一种新奇的力量,感到作家诗人般的想像力和灵感,使人们在阅读时,将注意力长久地放在这些充满灵感的语句上,并加以细细的品味和认真的揣摩。这时,文本的内容反而显得并不重要了。
应当指出,在余华的小说里,还可以较明显地看到卡夫卡、川端康成等外国作家的影响和印迹。
阅读思考题:
1、
在作品中,余华通过“我”的出门远行的经历说明了什么?
2、
余华小说与传统小说有什么区别?其主要特色是什么?
网络资源:www.white-collar.net/hsl_yh.htm
www.mypcera.com/book/2003new/da/y/yuhua/index.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