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当代诗歌 >> 分析鉴赏 [回首页]
   《悬崖边的树》赏析
 
     

                                                            

 

孤独而坚忍:一代受难者的形象写照

                      ――《悬崖边的树》赏析

 

 

    主题意蕴

这首诗通过一棵生长在悬崖边上的树的描绘,暗示出了一种不屈于压力的坚强性格,抒发了自己身处逆境时的“沉重的激情”。

艺术特色

《悬崖边的树>是一首咏物诗,它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象征意蕴的圆满表现上。全诗的象征体捕捉得自然、准确。诗人自述:写这首诗的时候,我在农村劳动,我从我所在的小队到另一个小队去,经过一座小山的时候,看到了一棵树。那棵树确实是弯弯曲曲的,生长在悬崖边。我很容易地就产生了联想。这是与我特有的心境、特有的遭遇联系起来才能够产生的。”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本诗的象征体——“悬崖边的树”——的捕捉过程:诗人在生活中,发现了一棵生长在悬崖边上的不知名的树,缘物生情,立即产生联想,进入创作构思,决定用这棵树作为象征体来暗示一种深刻的象征意蕴。这种“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遇”,在生活中捕得的象征体,既有蹊径独辟的意趣,又无刻意雕琢的弊端,同时还可以显示出异常丰厚的象征义。

    当然,对于象征体的捕捉,也不是随意性的。诗人之所以选择这棵树作为象征体,是因为他不仅从感觉上,而且还从理性上把握住了这棵树与主观思想感情上的许多微妙的契合点。树被奇异的风吹到了“临近深谷的悬崖上,自己则是被奇异的风吹到了生活的  上;一棵树远离森林,显得孤独而寂寞,自己失去自由,与亲友隔绝,同样是孤独而寂寞;树被自然界的奇异的风”吹弯了身体,自已则是被政治气候中的奇异的风吹弯了身体;树似乎要落进深谷而毁灭,自己也许要跌进悬崖而灭亡;树好象要“展翅飞翔,自已心中的信念仍在,只要一息尚存,仍要在逆境中奋起……总之,诗人切身的遭遇,推动了他的直觉。想象与理性,促使他迅速发现并准确把握了这棵树与自身情绪之间的种种微妙的契合点。这样,一旦诗人将这棵树作为象征体并用文字符号将它显示出来之时,这些微妙的契合点,便会巧妙地将读者的审美思维导向特定的审美空间,启发他们领悟到包容在这棵树之中的关于思想、情感、性格以及环境的深层象征意蕴。

    在诗中,象征体的描绘生动、含蓄。诗人不仅敏捷地捕捉住了悬崖边的树这个象征体,而且将这一象征体表现得非常生动含蓄,使其成了一个自足圆满的艺术形象。由于诗人准确地把握住了这棵生长在悬崖之上的不知名的树的外部特征,所以在具体表现时,只用了极少的笔墨,就维妙维肖地勾绘出了这棵树的别具一格的外观。当然,仅仅是外观毕肖,并不能成为蕴含丰富的象征图象,为了使这棵树成为真正具有审美价值的象征图象,诗人在描写时,特别注意了形中寓情、形中透神。于是,他运用了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移入这棵树之中,使它也有了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这才使这棵树具备了象征图象的应有品,成为暗示着深刻意蕴的象征体。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在读这首诗时,就会感到,诗人处处都是在写树,然而又处处是在写人,处处是在写一种在特殊时代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倔强性格,处处是在写人生战场上的坚强战士。古人说:“咏物诗要不即不离,工细中须具缥缈之致”(·吴雷发《说诗菅蒯》)。曾卓的这首诗,正是如此。   

      这首诗的语言是凝炼而含蓄的。例如,留下了风的形状,仅仅七个字,就可以引发读者的许多联想。我们可以想象到树的弯曲形状,想象到导致树弯曲的奇异的风,进而想象到与这自然之风同样奇异的政治风云,想象到如同这棵树一样留下了风的形状的诗人,以及遭受极“左”路线迫害的一代人……,这一句诗,就象一面聚光镜,浓缩着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这种凝炼含蓄的艺术描写,非常自然地深化了诗歌的象征意蕴,收到了发人深思的艺术效果。 

    阅读思考题

1.  简答《悬崖边的树》的主题意蕴。

2.  简析《悬崖边的树》中象征手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