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当代诗歌 >> 作家简介 [回首页]
   郭小川简介】(1919--1976)
 
     

  

郭小川像
  郭小川(19191976)原名郭恩大。曾用笔名郭苏、湘云等。河北丰宁人。出身于一个教师之家。父亲郭春麟先后执教30余年,曾任教育局长见小学校长;母亲李友方曾任女子小学校长。过小船自幼聪慧,4岁即能背诵诗文,7岁正式入小学读书。1933年春,为躲日伪蹂躏,随父母逃往北平,先后考入蒙藏学校、东北大学工学院补习班,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学生运动,并开始学习写诗。此间,写下了《女性的豪歌》、《夏》等抗日救亡作品。1937年七七事变后,离家出走,在山西参加了八路军。1937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在晋察冀和陕北,先后写下《牧羊人小唱》、《热河曲》、《我们歌唱黄河》等讴歌抗日军民斗争生活的诗篇。1941年,被选送到延安中央研究院学习,创作了《我与枪》、《一个声音》、《老雇工》、《草鞋》等诗篇。19458月,告别延安赴冀察热辽新区,同年11月被派回家乡担任热河省丰宁县县长,投入到清匪反霸、减租减息、建立地方政权等复杂艰苦的工作中。19466月,奉调任热西专署民政科长。国民党进入解放区时,受命留在丰宁一带坚持游击战争。  在艰苦的游击环境中,先后写下了《老家》、《让风暴更猛烈地吹吧》、《会师》等诗篇。1948年春,奉调到新闻战线工作,先后任《群众日报》副总编兼《大众日报》社社长、《天津日报》社编委兼编辑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从事宣传工作和文艺工作。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秘书长及《诗刊》编委等职。其间创作有《向困难进军》、《甘蔗林-青纱帐》、《团泊洼的秋天》、《秋歌》等抒情诗。"文革"中遭受迫害,1976年粉碎"四人帮"消息传出后,他欣喜异常,饮酒醉卧,因火灾身亡。
    郭小川诗作的总体特色是:具有鲜明的时代光彩,闪耀着哲理的火花。贺敬之曾评价郭小川的诗为一位毕生为祖国和人民事业而斗争的忠诚战士的心灵中发出来的歌。无论是欢呼新中国的诞生,还是描绘社会主义建设的欣欣向荣的图画,他的诗都洋溢着真挚的革命激情,这是他诗的灵魂所在。郭小川还善将对人生、对事物细致、敏锐的观察,凝炼为哲理性主题,这使他的许多诗立意深刻、发人深省。在艺术表现上,他创造地继承感物言志的古诗词传统,还就诗的格式进行了各种尝试,楼梯式、自由体、新辞赋体都在他的诗中得以挥洒自如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