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现代散文 >> 分析鉴赏 [回首页]
   《包身工》赏析  
 
     

                                 

           夏衍报告文学作品《包身工》

                       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丰硕收获

                            ——《包身工》赏析  

《包身工》写于19364月,最初发表于同年6月《光明》杂志创刊号。《包身工》是夏衍经过深入社会调查,掌握了丈量材料后写出的报告文学,它具有新闻的真实性和文学的形象性,做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艺术形式的统一。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报告文学正在走向成熟阶段。它不仅在当时是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而且给后来的报告文学创作以巨大的影响。

题解:所谓“包身工”,是专指种以残酷的方式把人身包给带工老板而完全失去人身自由的纺织女工。“包身工”是纺织女工的正式名称。她们原是乡下姑娘,因为生活贫困,被诱骗出卖人身,包给带工老板,到上海纱厂做工。包工期间,她们象奴隶一样被禁锢在工厂里给资本家干活,赚的钱归带工者收用,生死疾病,一任天命。这种包身工制度,是近代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奴隶式的剥削方式相结合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桩历史见证。

背景:30年代初期,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对我国发动军事侵略,妄图一口吞并中国。在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他们又加紧了经济掠夺。上海纺织业几乎为日本所垄断。“一·二八”战争以后,日本资本家为了减少工人罢工的威胁,改用“包身工”代替“外头工人”(普通的自由劳动者)。他们利用包身工制度,取得廉价劳动力,牟取暴利,同时通过这制度,隔绝包身工与“外头工人”的联系,使她们成为一种安全的罐装的劳动力”,自由地供他们取用。包身工制度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压榨我国工人阶级血汗的特殊剥削方式,是套在包身工脖子上的沉重枷锁。在这枷锁桎梏下,不知有多少包身工受压榨,被折磨,最后凄惨地死去。

主题:作品对包身工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包身工们的悲惨生活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以深沉的笔触,深刻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者、包工头们对包身工进行残酷剥削、压迫的罪行,揭示了包身工制度的社会根源,并以坚定的信心告诉人们:这种包身工制度终将被革命的烈火烧毁,黑暗终将过去,光明终将到来的主题思想。

分析:作品从“住”、“吃”、“劳动”三个侧面描述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她们十六七个人住在“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工房里充满汗臭,粪臭和湿气。她们的定食是两粥一饭”,粥的成分是较少的籼米、锅焦、碎米和较多的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除特殊的日字外,没有添粥的机会,也没有菜。她们在纱厂做工,要受到三大威胁:音响、尘埃和湿气。一天十  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度大,还要受到殴打、饿饭、吊起,关黑房间等惩罚。作者就是这样通过具体的事实,报道了包身工苦难生活的全貌,揭露了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对中国工人阶级进行残酷剥削的罪行,揭示出产生和存在包身工制度的原因。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政治军事侵略,人人有目共睹,至于长期的经济侵略则不那么容易看出。《包身工》的杰出意义在于它从社会另一角,披露了人们不太了解的“罐装的劳动力”饱受折磨直至死亡的惨绝人寰的真相,控诉了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抨击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作品发表于日本帝国主义步步入侵,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1936年,它对于激发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推动抗日救国斗争,有着积极的战斗作用。

艺术特点: 纵横交织的组织结构。作品按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安排层次,同时插了许多横向材料和议论分析,扩大作品容量,从而更深广地反映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揭露造成包身工苦难的社会历史原因。 叙述描写具体化、形象化。如起床吃粥场面的描写,把工房的狭小,住人的拥挤,包身工起床的忙乱情景,包身工吃的粥的质和量,都叙述得具体可感,使人如亲临其境,逼真感受到这令人难以忍受的非人生活。 引用统计数字,说明问题。如十六七人住在“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里;做十二小时工作,每人平均要吸入 0.15 的花絮”。统计数字的引用,成了《包身工》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准确地说明了问题的实质,增强了作品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浓烈的抒情和精辟的议论。《包身工》是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的作品,作者在叙述和形象描写中;常常揉进浓烈的抒情和精辟的议论,加强作品的深度和力度。

 

阅读思考题:

1、简述报告文学《包身工》的艺术特征。

2、简述《包身工》的创作背景、主题及意义。

3、《包身工》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通过几个方面来反映其苦难生活的?

 

网络资源:夏衍文集:http://www.my285.com/xdmj/xia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