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现代小说 >> 分析鉴赏 [回首页]
   《八月的乡村》赏析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萧军小说《八月的乡村》

                        一部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史诗

                          ——《八月的乡村》赏析  

《八月的乡村》不仅是萧军的代表作,也是“九·一八”事变后,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作品,开了抗日文学的先河。作品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

主题:《八月的乡村》这部小说叙述了一支抗日游击队在血腥中艰难成长的历程,表现了东北人民誓死保卫家园的坚定决心。与萧红的《生死场》一起,被 鲁迅 先生编入了奴隶丛书。 鲁迅 先生评价说:“作者的心血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以致失去的茂草、高梁、蝈蝈、蚊子,搅成一团,鲜红的在读者眼前展开,显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和活路。作品也分明留着前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支的《铁流》的影响”。

思想内容:《八月的乡村》从正面描写了一支抗日游击队伍的成长,刻画了陈柱司令、铁鹰队长、游击队员李三弟、崔长胜等新的农民形象。而陈柱司令的刚毅沉着、铁鹰队长的英武、萧明的明白事理、富有感情、以及在战斗任务和个人恋爱之间的忧郁徘徊、丧魂落魄都刻画得极为鲜明,有声有色。

小说从知识分子出身的萧明,带领一支由农民、工匠、旧士兵、胡子组成的队伍,投奔了人民革命军写起,正面描绘了陈柱司令率领的人民武装与日伪军队血与火的搏斗。铁鹰队长率领队伍伏击了日军运送给养的火车,夺得了大批火药,敌军闻讯袭击了革命军的根据地,大肆抢掠,进行围剿,在这期间革命军一边发动农民群众参军参战,一边决定撤退,留下萧明保护伤员,但萧明此时正与女秘书安娜恋爱,斗志涣散,关键时刻,是鞋匠出身的李三弟挺身而出,带领留守部队掩护了伤员转移。

小说的构思带有一点知识分子改造的意味,如知识分子萧明和鞋匠出身的李三弟的比较。作品还使人感受到,每一个走向斗争行列的人,都在不断地摆脱困惑,超越自我,这不仅存在萧明,也存在李七嫂、唐老疙瘩、铁鹰队长等人的身上。从而较深地挖掘了民族灵魂大冶炼的过程。在陈柱司令、铁鹰队长、萧明、李七嫂等人身上,看到了民族的正气,反抗的烈火。农妇李七嫂被日军凌辱,情人唐老疙瘩被杀,她背上唐老疙瘩的枪,爬山越岭去寻找游击队,生动说明了中国人民的心是征服不了的。小说在突出描写人物抗击侵略者的战斗精神的同时,也写出了抗日队伍中复杂矛盾的心态和各种不同的性格。如萧明和安娜恋爱和战斗的矛盾,唐老疙瘩仇恨日本侵略者和无纪律的农民习气的矛盾等,表明了抗日队伍在血的战斗中锻炼、改造、成长的思想转变过程。作品渗透着憎恨日本侵略者、热爱东北故土、热爱浴血抗争中的人民战士的热烈情感。

《八月的乡村》是萧军在组织义勇军失败,想参加实际战争而不能的情况下,变换战场从事文学写作的。作品以犀利的速写力透纸背的素描、随同关东大地的莽莽森林、繁密的枪声,给正在崛起的民族抗争的文学,带来悲愤强悍的气息和粗犷奔放的推动力。作为一部崭新的军事题材小说,它不仅展现出由痛苦的呻吟到抗争的呐喊的民族意识的觉醒,而且也开创了现代长篇军事题材小说的某种范式,赢得了抗战作家的声誉。

艺术特色: 风格激昂写实,雄浑遒劲,质朴刚健,充满了英雄主义的音调。 画面少修饰、结构是短篇连缀式的,更接近生活的原型。 结构松散,艺术风格粗糙。

 

阅读思考题:

1、简述《八月的乡村》的艺术特色。

2、结合作品谈小说《八月的乡村》的主题。

3、《八月的乡村》在现代军旅小说史上的意义。

 

网络资源:萧军文集:http://book.ayinfo.ha.cn/mjwj/xx/xiaojun/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