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现代散文 >> 分析鉴赏 [回首页]
   《背影》赏析
 
     

                                                            

               《朱自清散文全编》

离乱中的父子深情

          ——《背影》赏析  

《背影》发表于1925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散文,也是现代回忆性抒情散文中最感人、最富魅力、最有影响的杰作之一。朱自清认为,创作“…惟其‘悉出至诚’,才能亲切有味。”因而他在创作中,努力去抒真情、写真意,力求以“至诚”打动读者;《背影》正是这样的一篇“至诚”作品。

背景及主题:《背影》写于192510月,是对1917年的一次父子分别情景的回忆。朱自清出身于小官僚家庭,祖父曾做过承审官,父亲做过盐务官。1912年,祖父病逝,靠父亲在徐州任烟酒专卖局局长,全家生活不坏。但到了1917年冬,祖母去世,父亲失业,不幸接踵而来。1916年,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冬,他从北京到徐州,跟父亲一道回家奔丧。丧事办完以后,父亲去南京谋事,朱自清返北京上学。父子同行一段路以后,在浦口车站分手,心情凄凉,境遇惨淡。反映了当时小资产者的生活困苦和社会黑暗表现了在动荡不安之中亲人间纯朴动人的感情。

分析:在文学作品中,父子之情是比较难于表现的。因为父对子的体贴一般比较含蓄,常常在不言之中,这些温情,即使身为儿子也常常体会不深。作者写祖母的丧事、父亲的亏空、家庭的惨淡,如同流水一样,平平淡淡铺叙下来,不加任何修饰,实际上这是写了父亲生活担子的沉重,内心的郁闷。但父亲所说的话,却又分外达观:“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语中包含有父亲对爱子的宽慰。他甘愿承受家庭中的全部重负,但愿儿子能够轻松愉快地享受其天真生活。同时,父亲的话也含蓄地道出了家境之坏。

    作品写父亲对儿子的慈爱温情,主要是通过写父亲一系列的行动来体现的。这很合于人情常理。比如,开始说定父亲不去送行了,也做了一番细心周密的安排;但经过再三考虑,父亲又亲自来了,这足以说明父亲内心对儿子的留连难舍。照看行李,和脚夫讲价钱,送儿子上车,选好座位,又嘱咐再三,托茶房照应等等,这许—多琐屑小事的叙述,实际上说明了父亲对儿子关怀的无微不至。

买橘子是作品中的一个特写镜头,是全篇中的精彩之笔,儿手已经上了车,送行应该算完结了;但当父亲发现对面站台上有人买橘子时,他便毫不犹豫地去买。临走,他对儿子叮嘱再三,宛如保护两三岁的娃娃。当父亲走去时,儿子看到的正是父亲胖胖的背影。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穿过铁道”,“爬上那边月台”,“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用白描手法,写了一连串的动作。父亲的背影打动了儿子的心,终于感动得他落下泪来。这段买橘子的描写,把父亲的认真仔细,一腔温情以及儿子的心理变化和盘托出,真称得上是生花妙笔。

作品的情调总体是感伤的,是作者在“泪如泉涌”的冲动下写成的;但是写父亲的爱和自己的悔,这种感情是真挚的,很容易感染读者。它反映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的小资产者困苦的生活境遇。作为父亲,挣扎几十年,“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而结果落个晚景凄凉,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写出了小资产者的困苦和社会的灰暗。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在动荡不安之中亲人间纯朴动人的感情。

艺术特点: 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作品多以家庭生活为素材,表现父子之情、夫妇之情、儿女之情等。 缜密精巧的构思。其散文大多篇幅不长,构思更见匠心,《背影》里的四次背影四次眼泪。 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如《背影》的质朴。

 

阅读思考题:

1、简述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征。

2、简述《背影》中“买橘子”细节描写在整篇散文中的作用

3、简述《背影》的创作背景及主题。

 

网络资源:朱自清专辑: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z/42-zhu_zq/zhu_ziqi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