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现代小说 >> 分析鉴赏 [回首页]
   《沉沦》赏析
 
     
1927年《沉沦》原版封面

                                 惊骇世俗的心灵坦露

                                      ——《沉沦》赏析

《沉沦》写成于19215月,是郁达夫早期小说的代表作。作品以大胆的描写,刻画了一个留日学生寻求爱情和友谊而不得以及身处异域而感受到的民族歧视,因此而产生的孤独、忧郁、苦闷和变态的心理状态,抒写了主人公的自卑、屈辱及希望祖国早日富强的迫切愿望。

    零余者形象:《沉沦》的主人公是一个典型的“零余者”形象。一方面,他有个性解放、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与愿望,另一方面,他的性格之中又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诸多弱点,染有一定程度的“时代病”,这使他终于由精神上的沉沦而走向生命的毁灭。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主要表现于:一、社会现实对于富于正义感及合理愿望的主人公的“压迫”是其“忧郁症”产生的主要原因,这种“忧郁症”无疑包含着对社会黑暗的强烈不满;二、主人公个体的情感苦闷和不幸遭际与对祖国贫弱的哀伤紧密交织,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三、作品对主人公孤芳自赏、耽于忧郁,空有愤激、短于行动的性格弱点的呈示在“五四”时期以及之后对知识分子都有着一定的警策作用。

    性描写:《沉沦》对于主人公性苦闷的描写曾经是个引起广泛争议的问题,我们不能将其简单地视作色情描写,这里的性苦闷正是当时“时代病”的一种症状,对于它的真实反映,深刻表现了病态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对于人的性格与灵魂的摧残与戕害,因此,有着一定的社会意义。钱杏邨便曾认为它表现“性的苦闷与故国的哀愁”紧密结合,同时也反映了“社会苦闷”、“经济苦闷”和“政治苦闷”(钱杏邨:《〈达夫代表作〉后序》);其次,作品对性苦闷的真率描写是对封建传统道德的一种有力挑战。正如郭沫若所指出的:“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被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论郁达夫》)

艺术特征: “自叙传”的文学观。郁达夫曾经指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作品中主人公的身世经历和思想情感与郁达夫极为相似; 浓重的感伤情调和抒情氛围。作品以感伤抒情的笔调抒写了主人公的内心苦闷,笔致细腻、哀婉动人; 作品以人物情绪而不是以情节发展为线索,使得结构散漫自然,体现出一定的散文化倾向; 人物刻画注重内心感受的直接抒写,凄清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内心感受的结合,使得作品有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阅读思考题:

1、简述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征。

2、郁达夫小说中“零余者”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3、如何理解郁达夫作品中显现的反传统道德的性描写?与时代有何联系?  

网络资源:郁达夫文集:http://online.bookcool.com/xdmj/ydf/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