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现代散文 >> 分析鉴赏 [回首页]
   《钓台的春昼》赏析    
 
     

                                                      

                      郁达夫散文《钓鱼台的春昼》

                 格和心灵的真实批露

              ——《钓台的春昼》赏析  

背景:《钓台的春昼》是郁达夫著名的游记散文。1931年初,国民党加剧了对左翼文艺运动的文化围剿,“左联五烈士被秘密杀害郁达夫离沪避难浙江,“乡愁一动”,返乡游历。1932年回忆旧游、感怀时政而成此文。
   
主题:文章以游踪为线索,用写意、抒情之笔,在寄情山水中,透露出身处社会动荡年代的一缕忧思,并以对国民党“中央党帝”的愤慨和对“文化高压”的不屑贯穿全篇,表现了作者率真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分析:散文以游踪为线索。作者当时在故乡浙江富阳,由富阳至桐庐县城,夜 游桐 君山,次晨乘渔舟至钓台。文章用写意的笔法,写桐君微茫的月色灯光,写富春江沿途的山光水色、沙洲繁花,写严子陵钓台的孤静荒颓,按游览进程、时间先后,逐一写来。但在乘船由桐庐往钓台的途中,则以梦幻的手法,穿插了几年前和朋友喝酒做诗的往事,并引出了所做的诗。所以要在这里穿插这一段,一是借以抒发愤慨之音;二是因为文章结尾处,作者在严子陵钓台壁上题的诗,就是这一首诗。而在赴钓台舟行途中以梦幻手法引出这段往事和诗,最为自然妥帖,与结尾的题诗照应。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行文的严密,结构的严谨。

郁达夫的游记写作,始于1928年。30年代,当白色恐怖弥漫文坛时,郁达夫曾经数度隐居乡间,度过一段远离尘世,悠游闲适的田园生活,创作了大量的游记。郁达夫之所以热衷于游记创作,与他当时的思想境况密切相关,他不满现实,又无力抗争;忧国忧民,却苦无报国之路。于是转而寄情山水,沉醉于山水之乐。这种遁世思想虽不可取,但从侧面确又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愤懑情绪,使之成为整个时代的文学主题的一种和声。

艺术特点: 写景与抒情的有机结合。大量的写景和抒情的片断互相交错,使得这篇散文在整体上具有一种中国古典诗歌常有的情景交融的意象美。 善于以比较、反衬(及适度的夸张)等手法来表现景点的静幽和秀美的特色(如作者对于钓台山一带江山景物的描绘)。 善于借景抒情(如:作者对于钓台山的荒凉、阴森景象的描绘中实际上隐藏着或表现了作者自己内心的阴郁之情和苍凉之感)。 主观情绪的抒写。作者寄情山水,透露出处身于社会动荡年代的一缕忧思。贯穿全篇的是主观上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这是该篇游记散文的重要特色。

 

阅读思考题:

1、简述郁达夫散文《钓鱼台的春昼》的艺术特征。

2、简述散文《钓鱼台的春昼》的创作背景及主题。

3、结合作品简述《钓鱼台的春昼》如何体现作者主观情绪的。

网络资源:郁达夫作品选: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y/20-yu-df/yudaf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