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爱玲像及其代表作 |
情、趣、理的完美结合
旧上海租界生活的写真
——《公寓生活记趣》赏析
张爱玲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话语方式、审美方式,传递着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艺术追求,借助深刻的生活体验和深厚的艺术功力,成功地将感性与理性,具体的当下的人生体验与深刻的哲理思考融于一体,一方面,她的散文相当讲究世俗情趣,实实在在而又心怀憧憬地透视现实人生,谈都市生活,男女饮食,生活起居等,另一方面,又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和感悟,从而形成了别人无法替代的独特的美学气质,有着自己独特的从容散淡的风韵,这种成功的艺术实践是张爱玲对现代散文的一种独特贡献。《公寓生活记趣》是其散文创作的代表作,收入散文集《流言》之中。
作品分析:
创作背景:张爱玲是善写旧中国租界生活的高手,她的家庭出身、从小就陷于其中的紧张敌对的人伦关系、纷扰的生活环境影响、再加上亲身经历了香港陷落的炮火和上海的沦陷,使她深切感受到世情淡薄和命运的不测,促成了她对生和死、自我和世界、男人和女人的独特理解。一方面,无论她写多么热烈的场面,总是透出“永远不再”的“苍凉”,另一方面,和“文明的末世感”紧相连的是她对凡俗生活无限热切的世俗性,对女性琐细的日常生活的发现与肯定,指出去掉一切浮文,剩下的只有饮食与男女两项。张爱玲的世俗是人生安稳的底子,是惘惘的威胁之下的坚持与固守,忠于战争给予她的“甚么都是模糊、瑟缩、靠不住”的感觉,使她拒绝了一切乌托邦彼岸的幻想;普通市民在战争中攀住了一点踏实的东西就能真实地活下去的事实,更启示她抓住了人生此岸,拥有了其对于世俗人生的审美的、人性的、生命的体验与观照。作者所写的散文,也常常是她在这一背景下的所思所感。
主题:《公寓生活记趣》是作者由沦陷的香港逃回上海后,寄住在上海公寓时写下的真实感受,将寄居在上海租界高层公寓房子上层普通居民的特殊感受描绘得淋漓尽致,妙趣横生,令读者如临其境。不管是浴室水龙头轰隆轰隆的空洞而凄怆的怪叫声,还是大雨后人们抢救屋里的水灾的忙乱情形,不管是在六楼上观看那一辆衔接一辆“电车回家”嘈杂而有趣的情景,还是描述在公寓里居家过日子、去料理那“自有它们的愉快”的身边杂事的情形,写得都是“穷形而尽相”,生动而逼真。此外,作者还善于通过对具体事件的素描刻画生活在上海滩上高层公寓里的各色人等:知书识礼而缙绅气十足的电梯工,“翻领里面竖起了木渣渣的黄脸”的看门的巡警,“和贝多芬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的女太太,想管闲事又尊重美丽女性的洋绅士等,虽然只是寥寥几笔,这些生活在特殊情况下的人物心态却跃然纸上。总之,这篇“记趣”,写得有情、有景、有人物、有氛围,可以说是旧上海租界一隅的活写真。
艺术成就:首先,在对世俗人生的描写中体现了情、趣、理之美。张爱玲喜爱世俗的安稳的生活,在她看来,“安稳的人生”是人生最基本的底色,具有永恒的意味,因此,她在作品中一任自己的笔端流泻出充满生机的盎然的世俗人间生活和平凡快乐的人生:喜欢听市声,非听见电车响才睡得着觉,从都市菜市中感受到明媚鲜活的五颜六色的生命的快乐。她之所以如此不厌其烦地描写人间生活的琐琐碎碎的人生体验,点点滴滴的人间快乐,是因为这一切具体的物质生活才是人生安稳的本质,使生活显得更为真实,使人更为安心。张爱玲清醒地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所以她把世俗的生活写得这样情趣盎然。其次,在文体上,采用了议论小品文的文体。中西杂糅的文化教养,使张爱玲在总体上确立了自己以论说为主的散文文体,一方面,吸取了一些中国古代小品文的精华,另一方面,英国小品文的非正式的、随意的、幽默的、论说的特点也深刻影响了她的散文创作,但她并未因此而落入严肃说理等议论性文章的窠臼,而是从日常生活中随手拈来某个平常琐碎的题材后,从容漫笔,娓娓而谈,古今中外与之相关的意象都网罗其中,挥洒自如,机智幽默。这篇散文以公寓为题,谈生活,论人性,写人物,形散神凝,妙趣横生。第三,在语言的运用上,形象的叙事语言和精警的议论语言交替使用。张爱玲有着极高的悟性和艺术感觉,常采用一些物化的意象将人物、景物活心情传达得精致细腻,形象可爱,充满艺术气息,也常常不经意的使用一些精警机智的格言警句。如“城里人的思想,背景是条纹布幔子,淡淡得白条子便是行驰着的电车——平行的,匀净的,声响的河流,汩汩流入下意识里去”,“凡事牵涉到快乐的授受上,就犯不着斤斤计较了。较量些什么呢?——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这类新鲜的、富有情韵的句子以及锐利新颖的警句给她的文体平添了许多灵秀和深刻,蕴意丰厚。
[阅读思考题]
1、
结合作品分析张爱玲的人生观与世俗观。
2、
结合作品论述张爱玲散文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