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现代诗歌 >> 分析鉴赏 [回首页]
   《纤夫》分析
 
     

                                                           

七月诗派代表诗作

                                 强者的歌  力量的美

       ——《纤夫》分析  

《纤夫》不但是阿垅诗歌创作中的一篇力作,也是“七月诗派”中代表“七月风”的力作之一。

纤夫:《纤夫》最牵动人心之处就是诗人用他饱蘸激情的笔触,如雕刻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纤夫的形象,他是古老、沉重、勤劳、勇敢、无畏的中国劳动人民的化身。在塑造纤夫形象时作者着重“力”和“神”的展示,着重表现纤夫与逆风、逆浪的拼搏,因而纤夫的形象具有深刻的哲理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涵。

纤夫伛偻着爵,匍匐着的铜赤的身体和鹅卵石滩形成45度倾斜,挪动着坚定、沉默、艰辛的脚步。尽管有着厚脚茧皮的脚被石子“楔入”,尽管松陷的沙滩走不到“末梢”,尽管“岸岩”当路耸立,纤夫们还是走完一条路又一条路,越过一个村落又一个村落。以上展示了纤夫劳动的艰辛,道路的艰难、环境的恶劣以及与恶劣环境顽强拼搏的精神。诗人进一步写到:在“水急滩险之处”,水浪夺住了大木船。但是纤夫们最终依然凝成一体,依靠钢铁般的集中力,终于使大木船行驶于“如波如笑”的江面了。这段描写是全诗的精华,富有哲理意蕴和历史概括力。它形象地告诉我们:历史的发展——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总是在“动力与阻力之间”互相平行地向前迈进的。动力总是在不断地战胜阻力的过程中向前迈进的,除了外部阻力之外,最难克服的阻力就是纤夫们自身的“绝望”、“畏惧”和“冷淡”的情绪与心理。在向历史深远方向前进的过程中,最终阻力一定要会被动力战胜。

纤绳:诗中还用两节的篇幅(这两节安排描写纤夫形象的一前一后)抒写了纤夫用来拉紧大木船的“纤绳”。它是纤夫形象的补充和深化,象征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和信息的。它组织了力,组织了脚步,组织了群,给大船以应有的方向——确信而又满意的方向,这方向就是炊烟直起(没有逆风)的人类聚居、繁殖的地方,就是“那—轮赤赤地炽火飞爆的太阳升起的地方”。

大木船:“纤绳”是纤夫形象的补充和深化,大木船是纤夫形象的衬托和铺垫。诗人在纤夫“出场”之前,花了一节的篇幅描写了大木船的历史、现状和特征等,这是中国沉重的社会现实和艰难的历史重担的象征物。

艺术特点: 提倡诗人主体性的高度张扬,倾心于生活深度的表现,反对亦步亦趋地描摹生活现象的本身,而主张凭借正确地把握了的历史力量,突入生活的底蕴,开掘出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艺术形象。 强调力和美的统一。阿垅曾经说过:诗人只有两种,或者高唱着进行曲,或者唱着凯旋歌,把力和美的表现看作是诗的最高境界。《纤夫》全诗显然具有象征的意义,并因而取得了一种思辨的力量。 形式自由奔放,提倡散文美。这首诗形式十分自由,无定节,无定行,无定句,无定字,自然成章,一气呵成。 哲理的意蕴和感情的抒发做到了有机的结合。诗中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大木船,纤绳,纤夫的象征意义丰厚。

在中国新诗史上,《女神》反映了五四青春期所具有的破坏精神和创造精神,徐志摩、戴望舒笔下的形象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青年的迷惘、感伤情绪,而阿垅等七月派诗人则塑造了经过抗日战争血和火的考验,行动着的历史的强者的形象,表现出坚韧不拔的力之美。

 

阅读思考题:

1、简述诗歌《纤夫》的艺术特征。

2、简述纤夫的形象及其哲理和历史内涵。

3、简述“纤绳”及“大木船”的象征意义。

 

网络资源:阿垅诗选:http://book.ayinfo.ha.cn/xdsg/aa/alon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