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现代诗歌 >> 分析鉴赏 [回首页]
   《弃妇》赏析  
 
     

                                                            

李金发诗集

           忧郁的诗感  象征的诗美  

           ——《弃妇》赏析  

 李金发是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人称“诗怪”,其诗歌的中心意象只有一个,就是生与死的忧伤、现实和梦幻的迷惘,孤独、绝望和死亡是他作品的基本情感内容。他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负重远行的流浪者,而在生命的旅途中所看见的就只有绝望和无助,存在着一种孤绝的生命体验。《弃妇》写于1922年,是他的诗歌代表作。

作品分析:

  主题及意象:《弃妇》以一个弃妇的形象暗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个人化的感受,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悲哀和绝望。全篇从弃妇披遍了两眼的长发,一直写到了她那发出了哀吟的“衰老的裙裾”,中间把一连串的意象堆积在这个弃妇的身上:如鲜血、枯骨、蚊虫、空谷、夕阳、烟突、灰烬、丘墓、游鸦等等,这些物象看起来毫无关联,似乎只是冷峻的堆砌在了一起,实际上却都是从弃妇内心的感觉派生出来的,表现出了一种深切的哀伤和隐忧,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借一个遭到社会的遗弃、像一根草儿般脆弱、孤独的 “弃妇”的总体意象,诗人寄寓了自身漂泊无定孤独寂寞的命运。这就是这首诗的内在深层含义。在中外传统诗歌中,用“弃妇”的形象来暗寓自身命运的很多。李金发的不同之处在于;弃妇这一形象不是客观实体的描写,而是为了展示心灵状态而选定的一种情感对应物,弃妇的形象在这首诗里已经成了一个情感的象征符号,其背后有着深刻的象征内涵。象征诗形象的朦胧性、内涵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给其读者带来了理解的困难,但也带来了“余香和回味”,以陌生和新鲜刺激了读者创造性的想象,所以周作人称赞李金发的诗是“别开生面之作”。

全诗分四节,前两节是弃妇自述:第一节写弃妇心境的痛苦,第二节写的是她不被理解的孤独感。诗的第三节,叙述的主体发生了变化,由弃妇转向了诗人,以造型的意象雕塑出了弃妇的外在形态和内心痛楚,烘托出了弃妇的隐忧和烦闷。诗人告诉人们:弃妇的隐忧和烦闷是没有办法排遣的,连时间的流逝也不能将其解除,夕阳之火也没有办法将其销熔,化成灰烬,“长染在游鸦之羽”,和游鸦一起棲止在礁石上,“静听舟子之歌”。最后一节,写弃妇在极度的孤独和悲哀中,只身到墓地上去徘徊,想向那永诀的人倾诉自己痛苦的心境,只是悲苦已经那么的长久了,人苍老了,眼泪也哭干了。诗的尾声是十分沉重而绝望的,短促的句式更强化了痛苦情感的表达。

艺术成就:诗歌所取的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注重诗歌意象的营造,富有象征意味,诗歌内涵丰富、多义、不确定。新诗诞生之后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就是不善于营造新颖繁复的意象。而李金发对中国新诗的最大贡献,就是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了众多纷繁新颖的意象,丰富了20年代新诗的表现手法。这些意象,有的来自于西方文学的启迪,有一种陌生感,如“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如“鲜血、枯骨、蚊虫、荒野、游蜂之脑”等,有的和中国传统的意象相联系,给读者亲切的联想,如“山泉、红叶、游鸦之羽、夕阳之火、舟子之歌”等,一连串动的与静的意象,在抒情链条中构成意象的组合,把诗人的情绪暗示渲染得十分充分。此外,他还特别注意诗歌意象的象征性,意象内涵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是这首诗的重要特征。其次,善于大量运用象征、暗示、通感、隐喻、联想等手法,营造具有朦胧和神秘色彩的氛围和意境,主要采用以下手段:一是在诗的组织上常常使用省略法,以跳跃的思绪引发读者展开想象,将构思过程中从一个形象到另一个形象之间的联想过程全部省略,将最鲜明的感官形象推到了最突出的地位,让读者自己用想象搭起桥来。如 “弃妇、夕阳、灰烬、烟突、游鸦、海啸、舟子之歌”等一连串的物象如散落的珠子般排列在一起,表面看来没有联系,但是细细琢磨,就可以发现其内在的联想线索,所有的意象都有着共同的颓丧、感伤、忧郁的感情色彩。这样,弃妇的微妙的难以描述的隐忧就由此而获得了具体的形象的体现。二是比喻新奇,意象独特,多“远取喻”,而不是“近取喻”。李金发抛弃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学原则,大量地采用法国象征派的艺术技巧,诗中的意象以阴冷为主,如“寒夜、枯骨、残月、落叶、荒野”等,这些奇异的声音,对于习惯了五四诗坛的清新昂扬的读者来说,是非常的令人感到惊讶、悚惧的,增加了神秘感。另外,李金发的诗作多是“远取喻”,而不是“近取喻”。所谓远取喻,也就是在普通人以为不一样的事物中看出一样的东西,发现事物之间所存在的新关系,如“粉红的记忆”“衰老的裙裾”“希望成为朝露”等,……通过这种不相关的远取譬如通感的方法,具象和抽象的叠加,起到了强化诗歌暗示功能的作用,使人们的多种感知领域打成了一片,造成了通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体验和认知方式。三是自觉地选用文言词语,晦涩难懂。李金发的诗中大量地、自觉地选用了文言词语,尽管有时略显生硬,但影响却非常大,正象当年文言诗词成为一种滥调的时候,白话的运用会让人耳目一新,当白话也被滥用的时候,文言词语的适当引用,也会造成陌生化的效果,增添无形的神秘的感觉,但是由于李金发身在外国对母语有些生疏,用起来生涩、拗口,所以也留下了很多诟病。

李金发对新诗发展最大的贡献首先是他的一种“陌生化的震动”;其次,是他的以朦胧的暗示和模糊的象征为主要方法所产生的神秘、迷离、闪烁和深奥的审美特征对于扭转新诗过于直白浅显的局面,起了十分有效的作用。总而言之,李金发保留和放大了前期象征派的晦涩和纷乱的弱点,却又缺少后期象征派的哲思和智慧,所以留下了众多显而易见的毛病,但是他的诗当时的诗坛却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

 

[阅读思考题]

 

1、  简析“弃妇”的象征意蕴。

2、  简析李金发的象征诗对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贡献与局限。

3、  结合作品分析诗歌所取得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