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季诗作
|
革命内容与民间形式的完美结合
——《王贵与李香香》赏析
李季是解放区成长起来的著名诗人。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号召解放区作家深入群众,创作“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文艺作品。李季深受启发和鼓舞,遂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于1946年创作了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以其革命的思想内容和新颖的艺术形式,轰动了当时的文坛,真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大众化方向和解放区文艺的工农兵方向,标志着我国新诗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作品分析:
主题:民歌体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以王贵和李香香悲欢离合的恋爱故事为线索,叙述了30年代初期陕北农民的斗争生活,揭示了革命成败对爱情和幸福的决定性作用,塑造了解放区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农民的形象。在王贵和李香香的身上有着农民的优秀品质,勤劳、善良、淳朴,时代的风云更赋予了他们新的精神特征,他们没有像自己的父辈那样,安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面对丧失人性的阶级敌人,勇于反抗,拿起武器投入到战斗行列中。这种新的精神气质使他们对爱情的追求折射出时代的风采。他们的爱情道路虽然布满荆棘,但是最终还是迎来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固然是由于他们对于纯洁爱情的坚贞不屈,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把个人的命运同整个时代的命运联系起来,认识到只有勇于斗争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这种新的觉悟成为新的农民形象身上的闪光点,同时也使长诗充满了时代气息。
人物形象:长诗成功地塑造了王贵和李香香两个农民典型,开了风气之先。在王贵身上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非人的生活在他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陕北革命照亮了他的眼睛,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更可贵的是,在革命实践的教育之下,王贵还超越了农民的狭隘,拥有了更为开阔的胸襟和更为长远的眼光,在获得爱情幸福之后,认识到革命对于新生活的意义,打算长久闹革命。长诗生动展现了他由一个苦命的放羊娃成长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的全过程,其形象充分概括和反映了民主革命中广大农民的成长道路和规律。李香香是一个忠于爱情、爱憎分明、拥护革命的“三边”青年女性形象,在她的身上,内在美与外在美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她对王贵的感情是纯洁动人的,在斗争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忠贞不屈的性格和勇于反抗的精神,面对敌人顽强不屈,面对亲人柔情似水,积极支持王贵参加革命。在她的身上,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对亲人的无限深情交织在一起,对感情的执着和对革命的热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艺术成就:《王贵与李香香》在艺术上也取得了自己独到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创造性地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有着较强的地方色彩和民族性。
“信天游”又叫“顺天游”,是最具有陕北特色的民歌形式,多半两句一首,表达一个意思,是若干首组成一段有情节的歌唱,采用比兴的手法。每节中的两行押韵,音节大致相同。《王贵与李香香》突破了传统信天游结构简单、内容单一的局限,将其发展为两句一节、连缀成篇的叙事诗形式。全诗共分三部十三章,七百多行,全部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叙述了一个曲折的长篇故事,抒情、叙事、写景、状物各尽其妙,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信天游的艺术表现力,将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与残酷无情的革命斗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用民族形式表现现实生活的典范。这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次用短小的民歌形式创造性地构筑的长篇巨制。其次,成功地运用了传统诗歌中的比兴手法。比兴是中国诗歌的表现特点,陕北信天游两句一唱,更适于这种手法散发其独特的魅力。诗歌上一句往往是用来比喻或起兴的事物,下一句才是要表达的本义,如“一对大眼水汪汪,/就像露水珠在草上淌”、“玉米开花半中腰,/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等。这种自《诗经》中就已运用的古老的艺术手法在这首长诗中又一次显出迷人的民间魅力,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也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充满了陕北人民的生活气息。第三,布局巧妙,剪裁得当,情节波澜起伏。长诗有着较强的艺术概括力,以有限的篇幅表现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展现了不同的生活画面,塑造了王贵、李香香、崔二爷这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在情节处理上,避免了事无巨细的现象罗列,充分注意到了情节的提炼和材料的筛选,很多情节过渡之处往往只是一笔带过,绝无笨拙凝滞的叙述。《王贵与李香香》是诗人深入生活、走向民间的结果,革命内容赋予长诗强烈的时代感,民歌血液使其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创作形式,二者的完美结合,铸就了长诗永久的艺术魅力。
[阅读思考题]
1、
简析王贵与李香香形象。
2、
结合作品分析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