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现代小说 >> 分析鉴赏 [回首页]
   《围城》赏析
 
     

 钱钟书作品

             现代儒林人物的众生相  犀利睿智的喜剧艺术

                  ——《围城》赏析

在中国蔚为大观的现代讽刺艺术之中,继鲁迅的深刻、老舍的温厚、张天翼的俏皮、沙汀的沉郁之后, 又增添了钱钟书式的机敏,他以学者兼作家的身份,以其渊博精深的学识为利器,剖析世相,品察人物,犀利睿智。长篇小说《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在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之中机趣溢出,良堪压卷,被誉为“新《儒林外史》”,1946年连载于《文艺复兴》,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初版问世。

作品分析:

主题:《围城》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以方鸿渐人生途中留学深造、谈情说爱、谋事求职和婚姻家庭几个方面为主线,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汇和抗战时期国难家仇的时代潮流之中,反讽地描绘出现代儒林人物群像。小说所揭示的并不是科举制度的宠儿或者弃儿的迂腐心酸的悲喜剧,而是洋学衔和旧学问相错综时期的新儒林的众生相,揭示了他们从国外回到国内,从家庭走向社会,又复归家庭的彷徨无主、无所归宿的灵魂。

“围城”涵义:小说标题《围城》,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书中人物点明:“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婚姻如同“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主人公方鸿渐在经历了一番人世沧桑之后,切身地感觉到了“人生万事都是围城”:归国轮船的舱房是围城,上海孤岛是围城,内地大学是围城,婚姻家庭也是围城,围城一词,包含着作家浓郁的人生忧患意识,它象征着一个难以解开的阿芬克斯之谜,一个充满了期待和懊恼、寻找和失落的悲喜剧的人生连环结。

人物形象:《围城》中的人物众多,主人公方鸿渐则是重点描述的对象。他的遭际和命运构成了全书的主要情节,同时也使作者得以展示自己对人类存在状况抽象性思考的有效方式。小说成功地通过方鸿渐的人生戏剧营造出具有一般意义的围城世界。作为一个在中西文化边缘成长起来的现代知识分子,在方鸿渐的身上交织了东西文化和新旧矛盾的冲突,传统文化在他的心理结构中已沉淀到最底层,同时也受到了新文化的影响,既有对传统思想道德的屈从,又有着自由民主的渴望,在这种思想的杂糅下形成的多重性格特征,往往使他在遇到挫折时表现出“思想大于行动和行动的延宕性”等缺点,无论对于爱情、事业还是婚姻家庭无不表现出这种特点。他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坏人,而是芸芸时代弄潮儿中特殊的一位:生性软弱和顺,也不乏事后的聪明,耽于想象和言谈,却缺乏行动的勇气。在每个转折关头,他都有更好的选择机会,但文人的清高和自尊却使他羞于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个人的利益,在他的身上始终没有泯灭做人的基本原则和对理想的追寻,但这一点却使他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节节败退,生存的空间越缩越小,以致陷入死一般的绝境之中。他的每一个努力,都是在试图进入一座围城之中,进去之后才发现并不是其所需要的,而继续奋斗的结果,是又进入了另一座同样的围城之中,他不断地从一个有形的或者无形的牢笼进入另一个牢笼之中,似乎总是被动地等待着救援,然而却谁也救不了他。

艺术成就:

    首先,《围城》是知识密度最大的现代“学人小说”。 在小说中,作家旁征博引,自然融入了中外文学、哲学、历史、法律、教育、民俗、语言等各领域的知识材料,凭借他那渊博的知识储备和卓越的联想能力,对中外风习、典故、名人轶事和诸多学科的学问,信手拈来、毫不费力,涉笔成趣,既切合人物的身份、口吻、脾性,又显得非常的深刻。其次,《围城》的讽刺艺术幽默而富于哲理。钱钟书无拘无束地在小说中挥洒着其贯穿经传、驰骋古今、融汇中西的讽刺笔墨,妙语接踵而至,在习以为常的事物和概念中构造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悖论,在看似漫无边际的笔法中,始终贯穿着对存在于中国传统中的因循守旧意识的反讽,尽现其人生智慧和艺术才华,展示出广博的学识、辩证思维的能力和独特的文体特征。第三,塑造了一批洋学衔和旧学问相错综时期的新儒林的众生相,如靠与外国哲学家通信来猎取名气的所谓哲学家褚慎明,抄袭德国民歌的女诗人苏文纨,以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骗取教授头衔的韩学愈,随身携带大量卡片和西药进行学术和市场投机的李梅亭等,都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第四,采用了旅行者的游记式结构。方鸿渐从上海到巴黎再回到上海,从上海经宁波、金华、鹰坛、吉安到三闾大学,再由三闾大学经桂林、香港回到上海,这种以纵向型的线索为结构的叙述方法,取决于作者所认识和理解的人生方式,在简洁明快中蕴涵了丰富的人生联想。

 

[阅读思考题]

1、  简析小说中的现代知识分子形象。

2、  简析小说的主题及“围城”二字的涵义。

3、  简析方鸿渐形象。

4、  分析小说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