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杂志公司1937年1月出版的《望舒诗稿》
|
意象抒情诗,朦胧的散文美
——《我的记忆》赏析
戴望舒的好友杜衡在《望舒草》的序中说,从《我底记忆起》,望舒才可以说在无数的歧途中间找到了一条浩浩荡荡的大路,完成了“为自己制最合自己的脚的鞋子”的工作。诗人找到了“新的情绪和表达这情绪的形式”,因此成了中国现代派诗人的领袖,而《我的记忆》也通常被认为是戴望舒最具现代派特征的诗歌创作。
主题:这首写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诗作,呈示了那时代相当一批敏感和诚实的青年诗人的一种心态,现实的黑暗一度使他们感到不满,然而又无力去抗争,终于陷入苦闷之中,渐渐对现实采取回避的态度。
分析:当诗人在现实世界感到苦闷与寂寞的时候,自我的“记忆”世界自然便成了唯—可以自由主宰的领地,得以从中寻找精神慰藉的避风港和忠实于诗人的“最好的友人”,如果我们将诗人记忆的碎片重新爬梳组合,那么就会看到这样一个世界:在宁静的书斋里,书桌上放着“喝了一半的酒瓶”,烟缸上搁着“燃着的烟卷”,纸篓里扔进厂刚“撕碎的往日的诗稿”,诗人捏一支“绘着百合花的笔杆”,凝思的目光投射在还散发出余香的“压干的花片”下的稿笺上……这个世界或许正是诗人正在生活着的现实世界,“像我在这世界—样”;或许是诗人所希冀的一种梦境,一种幻觉。然而,现实世界也罢,梦幻世界也罢,总之是企望回避现实而在诗艺中寻找出路的一路人的理想世界。
不过,记忆世界毕竟还是诗人昨日的现实世界;因此诗人事实上不能根本摆脱现实世界的困惑。尽管诗人力图用记忆的筛子精选他喜爱的事实,沉湎于“古旧的”“同样的故事”与“和谐的”“同样的曲子”之中,不让苦闷与寂寞的记忆有时间的空隙乘虚而入。但是,诗人毕竟意识到这是不可能的。这种令人片刻愉悦的记忆太脆弱了,特别在面对狰狞的现实的时候:它“胆小”、怕“喧嚣”,它的声音是“低微的”、“没有气力的”,甚至还“挟着眼泪,夹着太息”。诗人从现实世界退居到记忆世界,终于发现记忆世界同样充满着冲突与不安宁;在那里,真善美同样如“爱娇的少女”在面对狰狞的魔鬼的时候无力抗争,仅有叹息。诗人的忧郁、感伤的情绪在层层渲染与铺垫之中得到了宣泄。
这首诗延续了通过意象、情绪和节奏的自然流动以暗示个人哀愁的艺术手段,用接近于口语的流畅节奏,在日常语言中提炼出适应于表达细微复杂情绪的意象语汇和现代感应的意象营造手法,精确地传达出不满黑暗现实,然而又无力去抗争,终于陷入苦闷情绪。
艺术特征:①诗歌的朦胧美;②繁复的意象,非逻辑的联络;
③
纯粹的具有散文美的自由体诗。
阅读思考题:
1、简述诗歌《我的记忆》的艺术特征。
2、结合《我的记忆》谈其诗歌主题。
3、结合作品简述意象性和散文美在《我的记忆》中的体现。
网络资源:戴望舒诗选:http://www.lyrist.org/dashi_cn/dai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