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现代诗歌 >> 分析鉴赏 [回首页]
   《我》赏析
 
     

                                                           

穆旦诗作

                        残缺的自我 现代的诗神

——《我》赏析  

穆旦是20世纪40年代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中风格最浓烈、最有成就的诗人,自觉的现代主义者,他的诗最醒目的特点就是“丰富的痛苦”。在穆旦的颇富现代特征的人格里,有一种前几代诗人所缺乏的惊人的自省力和彻底性。同时,因为它是建立在对个人生存的世界充满了自虐特征的怀疑上,所以能够把诗歌真正带入到现代人那种焦虑、不安,在自我分析中自我否定的悲剧性的灵魂状态中。早期白话诗人所提出的建立现代新诗的现代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的历史任务,在穆旦这里得到了初步的落实。他的诗通过对西方现代主义的融汇和创新,对中国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对于推动中国新诗的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是其诗歌的代表作。

作品分析:

主题:穆旦诗中关于个人生命体验的哲学思考,更多的是一些他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生存困境的探索和发现,是处在特定历史时代、复杂社会现实下,一个正直而敏感的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和充满激烈矛盾的生命体验。这种生命体验的哲学性,也就成为了穆旦诗的最富个性的部分。他最善于表达中国知识分子的受折磨又折磨人的心情,这也是穆旦诗歌的真正的谜。《我》这首诗的第一节写自我从子宫里割裂出来后,成为了残缺的自我,被锁在了荒野里,第二节写我在时流中迷失,第三节写我想冲出藩篱,第四节写绝望。诗中的“我”是残缺的,孤立的,隔绝于时间和空间,没有办法自然融入历史的整体和群众之中,强调了个体的被动性和易感性。诗中塑造的永远“锁在荒野里”的自我意象,就是那个令人绝望的现实造成的诗人不可避免的个人生存的困境的象征,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命体验。穆旦诗中“残缺”的自我,并不是完全消极的,也是一种对现实的绝望的反抗。

艺术成就:穆旦在诗的思维、诗的艺术现代化、诗的语言的现代化方面,都跨出了在现代新诗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从而成为“中国诗歌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带有标志性的诗人,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诗的思维方式现代化,建立了以“残缺”为中心的现代哲学和诗学,排拒了中国传统的中和与平衡。在穆旦的笔下,出现了中国诗歌中从来也没有过的残缺的世界里的残缺的自我,拥有一种“自我虐待的抒情”,他的心灵“永远在自我和世界的平衡、寻求和破毁中熬煮”,其诗歌意象也充满了死亡和恐怖的气息。在这首诗中,出现了站在不稳定的点上、不断分裂、破碎的自我,存在于永远的矛盾张力上的自我,充满了现代人的生命困惑,如个体和群体、现实和理想、创造和毁灭、丰富和无有……等等,它们彼此相互对立并相互渗透,呈现出一种“思维的复杂化和情感的线团化”,这正是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这种对中国新诗审美空间的新拓进,使穆旦成为西南联大校园中一位最具思想深度和创造性的诗人。他把自20年代开始的新诗现代化的艺术实验,带进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历史阶段。但是穆旦诗中“残缺”的自我,并不是完全消极的,不同于伤感主义者,而是带有历史和时代的成份,是对现实的绝望的反抗。其次,诗的形象“现代生活化”,出现了一些传统诗词中引为大忌的、能够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不舒服感的意象,如子宫、荒野等,以此来表达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荒诞和无奈的真实体验,具有一种奇峻、冷峭和惊异的美,与其叛逆的思想和诗情相一致。第三,诗的语言的现代化,创造了一种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文体,充分利用汉语的(歧义)多义性和繁复的句式,以表达现代人的较深的思想和诗情,文字扭曲、简约、隽永、奇峭,内涵丰富,几乎要突破文字溢出来,从而走到了“汉语写作的最前沿”。

穆旦的诗,一方面从各方面都显示出了对传统诗学的叛逆性和异质性,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同样强烈的民族性,如对形式的注意就是一种古典的品质,表现在诗段结构的完整、格律的严整、语言的精粹上。

 

[阅读思考题]  

1、  结合作品分析穆旦诗中的“自我”形象及其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生存困境的探索和发现

2、  结合作品分析穆旦诗歌的现代化特征及其对中国新诗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