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现代诗歌 >> 分析鉴赏 [回首页]
   《雨巷》赏析  
 
     

                                                           

《雨巷诗人:戴望舒传》

               寂寞的灵魂,飘忽的情思

   ——《雨巷》赏析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背景及主题:《雨巷》创作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诗人样表达追求美好理想的执着信念以及求之不得的孤苦心情。

分析:这首诗中的“我”,是一位沉醉于感情追求的青年,他常常孤身—人,彷徨在江南的悠长的雨巷。雨巷是显得那样的寂寥、凄清,更触人愁思的是“我”希望逢着的这位姑娘又偏偏结着愁怨。惆怅、凄清、太息、迷茫,不过她没有颓唐,没有乞求,她仍然是那么妩媚动人,显得高洁而孤傲,诗人在这里坚持了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命力的追求。诗人拿丁香来比喻姑娘显然寓有深意。我国古诗早有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不过丁香姣好,却又容易凋谢。丁香一样的姑娘终于来了:“她静默地走近”,“像我一样”——看来两颗心灵已经接近于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终于从身边飘然而过,令“我”失望,“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两人的距离义重新拉开。这两位彷徨者都得了同—种抑郁病,因而同病相怜;然而又正因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他们就是这样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着,追求着……

意象内涵:从诗的更深的象征性意蕴看,这首诗中的姑娘形象其实就是诗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姑娘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太息与惆怅,莫不带有可望而不可即——执著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诗人就这样表达了他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的那种孤苦心情。在《雨巷》里,姑娘的形象带有悲剧色彩;抒情主人公——游子的形象(孤独的游子形象贯穿在戴望舒的全部作品中)也带有悲剧色彩。他的追求是那样高洁,带着理想化的色彩,他所期待的姑娘,心灵是美丽的,外表是妩媚的。不过,这样的姑娘实在太难找到。因此,在理想主义的期望面前,他总是困惑的,怀有一种气质性的悲剧感。这首诗表现了从“五四”运动中激昂地飞腾起来的理想,同淹没于血泊之中的19251927年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人和理想,惶惶不安的人和无法实现的理想,这个悲剧主题蕴涵时代的特征。

艺术特征: 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 叶圣陶 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阅读思考题:

1、简述诗歌《雨巷》的艺术特征。

2、结合《雨巷》谈“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意象内涵。

3、谈《雨巷》的背景及主题。

4、结合作品,谈《雨巷》的音乐美。

 

网络资源:戴望舒诗选:http://www.lyrist.org/dashi_cn/dai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