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
试题一
答案 一、填空题(1'×10=10') 2、平和冲淡 3、信天游 4、觉新 5、《鬼恋》 6、郁达夫 7、自然、母爱、童心 8、《包身工》 二、单项选择题(2'×10=20') 1、A 2、B 3、B 4、A 5、A 6、D 7、A
8、D 三、简答题( 1、简析《子夜》的结构特点。
《子夜》的结构特点是宏大而严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吴荪甫把相互关连的“三条火线”联结在这里一起。即公债市场上的斗争;以裕华丝厂为中心的上海纺织工人的罢工斗争,以双桥镇为代表的农民反抗封建恶霸地主的斗争。二是以吴荪甫和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把众多的人物,纷繁的线索,广阔的场景,集中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加以表现,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波澜起伏,缜密自然。三是精心设计了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小说第一章写的是吴老太爷来到上海而猝死的故事,以吴老太爷的猝死象征着封建地主阶级旧的一章已经结束,同时开始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新的历史悲喜剧;结尾处虚写工农红军的日益壮大,同吴荪甫的失败相对照,预示出了中国的前途和希望所在。整个结构可以说是浑然一体。
2、简析《故乡的野菜》的艺术成就。 首先,具有平和冲淡的文体风格。其次,具有舒缓自然的语言表达,夹叙夹议的抒写体制,是谈话风文体的典范。第三,具有言简意赅的结构章法。第四,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充分显示了学者式散文的特色。第五,简洁、古雅、含蓄、凝重的语言风格,其语言是一种以口语为基本,再加上欧化语、古文、方言杂糅调和的语言,涩而有味。
3、简析《梅雨之夕》的心理描写特色。
首先,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打破故事情节结构作品的传统方式,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心理意识,大量采用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展示男主人公的心灵历程。其次,在人物意识流动中,把思想和感情,回忆与印象,想象与幻觉全部奇妙地糅合在一切,深层地开掘出人物的潜意识。第三,运用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人物塑造,突出了以性冲动为主要内容的潜意识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作用。第四,作者有意把西方新的创作方法,纳入现实主义的轨道,做到了中西结合,一方面表现出了主人公潜意识倾倒于对美丽女郎的追慕,带有现代心理小说的色彩,另一方面,主人公又能够“发乎情而止乎礼”,明显地带有传统文化的基因。
思想上,《凤凰涅槃》最集中地的表现了作者在“五四”时期热情奔放的火山爆发般的爱国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即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充分表现出了对黑暗世界进行彻底反抗的叛逆精神。其次,充分表现出了能够创造一个新世界的理想和决心,采用神话故事,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更生”的故事,象征着中国的再生。第三,体现了五四时代个性解放的鲜明要求。第四,显示出了彻底的反抗、破坏和大胆创造的精神,以“无与伦比的强力”宣泄了青年心中的苦闷。凤凰的破旧立新的宏伟气魄,显示出勇于自我牺牲、自我革命的精神,充满了对未来的必胜信念,又使诗篇闪耀着乐观主义精神。这同当时的时代精神是合拍的。可以说,《凤凰涅槃》是民族觉醒的诗的宣言。 《寄小读者》是一本书信体散文集,冰心1923年至1926年旅美期间所写。贯穿全书的主题是冰心早期创作中一以贯之的“爱的哲学”,即歌颂母爱(及亲人、朋友之爱)、童真和大自然。《寄小读者(通讯七)》也鲜明表现这一主题。 6、简析《雨前》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蕴。
本文中的意象繁复而优美,想象奇特,富有象征意味。如“雨”象征的是某种美的东西,如革命的力量,不同的读者可以对其有不同的理解;“灰暗而凄冷的天空”象征的是一种阴暗的气候,可以是政治气候,也可以指心理气候,“干裂的大地和树根”象征了对美好事物或革命的渴望;“故乡的雷声和雨声”暗示了南方的革命力量或美好的事物,“白色的鸭的烦躁”象征的是“我”的烦躁,“鹰隼的愤怒”象征的是“我”的愤怒或革命人民的愤怒。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西方现代派的“移情”手法,把自己内心的感情外射在周围环境和自然景物上。鸽群、柳叶、大地、树根、白鸭、鹰隼,都无不打上作者浓重的主观色彩。 四、论述题( 分析阿Q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形象: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流浪雇农典型,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首先,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来看,是一个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流浪雇农形象,
“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染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其次,从思想上来看,深受封建观念的侵蚀和毒害,具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等特点,有着不少符合圣经贤传的思想意识:如“不肖有三,无后为大”、“严于男女之大防”、“女人是祸水”等,也很有排斥异端的正气和守旧的心态。第三,具有落后的革命观。第四,“精神胜利法”是阿Q形象及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突出特征。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艺术典型。
典型意义:① 阿Q是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灵魂”,是中国人的一面镜子。具有针砭、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意义。②阿Q的形象提出了国民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觉悟的重要性问题。③揭示了辛亥革命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的历史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