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现代戏剧 >> 作家简介 [回首页]
   夏衍简介】1900——1995
 
     

 

夏衍

    夏衍(1900——1995),作家、剧作家、电影理论家。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县(今余杭)人。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1927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1929年与郑伯奇、冯乃超、陶晶荪等人组织上海艺术剧社,主编左翼艺术刊物《艺术》。1930年发起组织中国戏剧家联盟。1932年任明星影片公司编剧。创作了电影剧本《狂流》、《春蚕》、《上海二十四小时》、《脂粉市场》等,翻译发表了普多夫金的《电影导演论》。先后创作了《赛金花》、《自由魂》(即《秋瑾传》)、《上海屋檐下》等话剧剧本,以及报告文学《包身工》。抗日战争爆发后,与郭沫若等人创办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机关报《救亡日报》,任总编辑。后主要从事新闻工作和戏剧创作,先后在上海、广州、桂林、重庆、香港、新加坡等地负责《救亡日报》、《华商日报》、《新华日报》、《南侨日报》的编辑工作,发表散文、杂文、政论、随笔以及话剧剧本《心防》、《法西斯细菌》、《复活》(据托尔斯泰同名小说改编)、《戏剧春秋》(与于伶、宋之的合作)、《芳草天涯》等。1949年任上海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上海市文化局局长。1954年任文化部副部长及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中日友好协会会长;1954年、1958年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0年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曾将鲁迅的小说《祝福》、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改编为电影剧本,取得突出的成就。

主要作品有《夏衍电影剧作集》、《夏衍杂文随笔集》、《夏衍选集》、《杂碎集》、《生活、题财、创作》、《懒寻旧梦录》等。 长期从话剧、电影剧本创作和电影理论研究,其作品反映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风格简洁、深沉,对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9410月,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