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程 导 航

※ 诎私 麓统
    在新传统教育流派中,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流派的教育明的宗教色彩。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理论是以基督教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名字命名的的,是以基督教的宗教学说为基础的教育理论。
  1.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流派的产生与发展
  托马斯·阿奎那是13世纪欧洲"经院哲学"的鼻祖,学也叫托马斯哲学。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洗涤和资本主义,15世纪之后托马斯·阿奎那的理论开始衰落,但到了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诸多社会矛盾的暴露和人们在精出现的迷茫与危机,托马斯的神学唯心主义又被人们唤出,作为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与依托加以宣扬,这样,新托马斯主义作为一种宗教唯心主义开始逐渐形成。1879年,教皇利皇十三世发布了一道名为《永恒之父》的通谕,宣布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唯心主义为天主教惟一真正的哲学,一切天主教会必须倡导,一切天主教学校必须讲授。自此以后,在以梵蒂冈为首的天主教会的支持下,复活经院哲学并使之现代化便成为西方思想领域的重要潮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传播,逐渐发展成一种具有较大影响的国际教育思潮。
  新托马斯主义学者的共同特点是重视教育。1936年在美国出版了教皇庇护十一世于1929年发出的通谕--《青年的基督教教育》。该通谕全面地阐释了"教育就应是教"的宗教教育观,也反映了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流派的基本教育思想。二战之后,法国著名的新托马斯主义者马利坦发表了《教育处在十字路口)等著作,进一步倡导新托马斯主义的教育观。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尤其是1965年结束的第二届梵蒂冈会议之后,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挑战,在不断出现的新思想、新思潮的冲击下,新托马斯主义的思想学说的影响越来越小。
  2.新托马斯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
  (1)关于教育目的
  新托马斯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利坦明确提出: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就是'塑造人',或者更确切地说,.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的和完美无缺的人。其他目的,如传递特定文明区域的文化遗产,为参与社会生活和成为优良的公民作好准备,以及履行整个社会的特定职能、完成家庭责任和谋生所需要的精神准备,乃是一些推论,它们是重要的但又是属于第二位的目的。"
  新托马斯主义者所强调的"塑造人",就是培养和发展与神性相统一的人性,他们希望通过教育把每个人培养成为"真正的基督徒",对上帝绝对信仰,爱真理,爱公道。
  (2)关于教育内容
  新托马斯主义认为人的最高价值就是智慧和爱,普通教育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使儿童的理性得到发展。在新托马斯主义者看来,近代资产阶级生活的混乱是由于人们对于灵魂以及道德和宗教的无知造成的,因此,他们主张"道德上的再教育"和"宗教信仰的恢复",他们要求恢复中世纪的教育传统,把宗教教育作为全部教育的核心以培养青年对基督教的虔诚。
 第[9]页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